做个馒头吧
馒
写在前面
在遥远而古老的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四川东北部乡村,家里的面食几乎只有一种——挂面。自家种的小麦,大夏天吭哧吭哧背到大队加工厂,制面机震耳欲聋,眼看着小麦变成面粉,再变成面条,上杆、晾晒,从早上等到下午,中午吃自带的干粮。晾干、切断,用精心裁剪的报纸包装成束,装袋,再吭哧吭哧背回家。半年的面食就算完成了。这几乎是人生前十来年每年必做的工作,就像死亡和税收——无法逃脱。
对面食的厌恶,也是从这些记忆开始。按照村里的习惯,早、午饭是正餐,晚上可以随便对付——吃面。再好吃的东西,也架不住”每天“这个频率。更何况自家种的小麦其实并不好吃,加上贫乏的调料,面的口感和味道着实不敢恭维。以至于后来闻到挂面的味道就想吐,只能中午留剩饭,晚上家人吃面我吃饭。这个状态,持续到上大学。
对面食态度的大转弯,从北方开始。初到北方,受同学影响,开始尝试各种各样的面:打卤面、大同勾刀面、龙须面、刀削面,算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不到一个月,甚至连向来鄙夷的挂面也不再觉得难吃;后到西北,肉夹馍、臊子面、比昂比昂面、油泼面,更让自己一度怀疑我可能是个北方人。对面食的喜爱,扩展到了一切以面为主的食物。
对馒头的特殊记忆,来自大三暑假留校,食堂关闭剩一个,早中晚窗口仅开放一个小时。整天泡在实验室,早中饭都行,惟独晚饭怎么也赶不及。于是馒头+泡面+《暴走大事件》陪伴了我大半个暑假(泡面换了好几种,统一香辣牛肉面为最佳;馒头,则一定要是北方大馒头,一个,抵一碗)。
有时候会炒个菜,蒸两个馒头,一方面是让自己的住处多一点生活气息,另一方面则只是为了好玩。如果做饭成功,还能顺便改善一下伙食,何乐而不为呢?不过,饭这个东西,不能常常做。一周下厨一两次,是享受生活;一天下厨一两次,就只是生活了。
写在中间
北方馒头、南方馒头
南北馒头是不同的,这些差异主要提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北方馒头 | 南方馒头 | |
---|---|---|
口感 | 紧实、有嚼劲,能有效训练咀嚼肌 | 松软、弹牙 |
形状 | 多为圆形,个头较大 | 多为刀切馒头,个头较小 |
味道 | 一般无味 | 一般为甜味,甚至可以沾炼乳 |
防身 | 个头质量都较大,冬季室外冻硬后可防身 | 质量、体积、密度均不如北方馒头,因此即使冻硬后也无法防身 |
工艺 | 制作工艺较复杂,尤其在发酵这一步,时间长,工序多,常需要碱面 | 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一般发酵只需两小时 |
示例 |
我认为比较确切的说法
- 北方馒头更加使用用来当做主食,可代替米饭在午饭这样重要的场合下发挥作用
- 南方馒头偏向点心,顶多只能在早餐这种级别的场合下有所表现
这次,我们要做的是:南方馒头
高、中、低筋粉
常说的高筋、中筋、低筋面粉,其中“筋”指的是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亲水,因此蛋白质含量越高,吸水性越好,做出来的成品越劲道。它们具体区别如下
高筋粉 | 中筋粉 | 低筋粉 | |
---|---|---|---|
蛋白质含量 | > 12% | 9% ~ 11% | < 9% |
适用于 | 面条、面包等 | 馒头、包子等 | 蛋糕、点心等 |
制成来源 | 特殊小麦品种;或中筋粉加工 | 一般小麦 | 中筋粉加工 |
市面上买到的面粉产品,如未标明,多半属于中筋粉,一般小麦去壳制作即得到中筋面粉。
酵母粉、小苏打、泡打粉
这几种材料都是用来发面的,但其工作原理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区别如下
酵母粉 | 小苏打 | 泡打粉 | |
---|---|---|---|
主要成分 | 酵母菌 | 碳酸氢钠(NaHCO3) | 碳酸氢钠(NaHCO3) + 酸性材料 + 玉米粉 |
发面原理 | 生物反映:酵母菌在有氧的情况下将糖分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 化学反应:碳酸氢钠加热产生二氧化碳 | 化学反应:碳酸氢钠加热产生二氧化碳,但因加入了酸性材料,使得结果呈中性 |
性质 | 弱酸性 | 弱碱性 | 中性 |
使用场景 | 馒头等 | 馒头等 | 糕点 |
常用来做馒头的只有酵母粉和小苏打,泡打粉并不适合。而酵母粉由于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高温下会死亡,30°效果最好。小苏打目前还未使用过,不做评价。
用料比例
这一项不怎么算理论值,可归于经验值。
- 水:面粉 = 1:2
- 酵母粉:面粉 = 1:100
- 人工食用色素:面粉 = 1:1000
材料准备
食材
- 中筋面粉
- 酵母粉
- 色素:自制天然色素或购买的人工色素
- 温水、清水
用具
- 厨房用称(分辨率0.1g)
- 不锈钢盆
- 擀面台
- 擀面杖
- 菜刀(锋利,刀切馒头必备)
- 保鲜膜(用于发酵)
- 蒸锅 + 纱布
- 榨汁机(如需使用天然色素)
调色
天然色素
天然色素即从日常食材中获取到的颜色,做了一些实验,分别得到了如下效果。
材料 | 操作方法 | 结果 |
---|---|---|
南瓜段 | 蒸 | 黄色 |
紫薯 | 蒸 | 紫色 |
草莓+蓝莓 | 混合榨汁 | 紫红色 |
草莓+蓝莓+牛奶 | 混合榨汁 | 紫色 |
甘蓝叶+水 | 混合榨汁 | 紫色 |
甘蓝叶+蓝莓 | 混合榨汁 | 紫红色 |
甘蓝叶+橘子 | 混合榨汁 | 紫红色 |
甘蓝叶+小苏打 | 混合榨汁 |
结合实际来看,黄色和紫色最容易得到,且较为稳定,在和面后颜色基本不丢失。通过榨汁得到的颜色在和面后明显变淡,与最初的颜色差异大,着色效果非常不理想。
这里记录了部分调色和加上面粉之后的颜色效果。
调色效果 | 和面效果 |
---|---|
黄色:南瓜泥巴;紫红色:草莓+蓝莓+牛奶;紫色:甘蓝汁 | 黄色:南瓜泥;紫色:紫薯泥;灰色:草莓+蓝莓+牛奶 |
成品效果(最终口感失败) | |
此外,调色效果最好的南瓜泥和紫薯泥因本身成分非常重,即要着色成效果较好的黄色需要较多南瓜泥,此时面粉比例被稀释,口感和发面效果都有所影响,不便把控。需要多次探索才能找到较好的解决方式。
人工色素
人工色素,即人工合成色素,相比于天然色素,其优点众多:色彩鲜艳、着色效果好、性质稳定。但人工色素本身无营养价值,使用过量甚至会有害健康,这点需注意。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使用天空蓝着色效果如下
重要:人工色素的使用请严格按照GB2760标准使用,一把推荐比例为1:1000,即1kg成品使用1g人工色素。
和
和面的两个关键点
- 用料比例:用料比例推荐为:面粉:水=2:1;面粉:酵母粉=100:1;面粉:人工色素=1000:1。
- 和面:体力活,原料按比例混合后,和啊和啊就OK了,和面过程大约会持续十几分钟,直至面不沾手,面不沾盆。当然没经验的同学可能需要几个回合才能学会。
关于和面忘记拍照,不过可以参考网上大把的教程,比如这个: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S7411m72C
发
发面是个人认为最最简单但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将和好的面摊在盆底,使用保鲜膜封好,放置于30度左右的环境中。
发面的时间依据实际环境温度大约持续1-3小时不等,标准是面蓬松为原先的两倍大即可。
预加工
上锅前预加工包括
揉出气体
面发开后会产生大量蜂窝状气孔,需再次和面,直至气孔几乎消失,否则会影响馒头形状。检查的方式是用刀切断面团,横截面几无气孔即可。
定型
即为上锅的馒头确定形状,可折花、直接刀切、做圆等,可网上搜索具体步骤。我们直接刀切。
刀切馒头 刀切馒头、刀切花卷馒头
蒸
上锅,盖盖,不开火发约15分钟,开大火,水开后转中小火,蒸15分钟。为防水汽四溅,可按下图加上纸巾。
熄火后不可马上揭盖,需等待5分钟,否则馒头会遇冷迅速收缩,影响外观和口感。
最终得到结果如下
所有馒头 | 拆开 |
---|---|
再加热
一次蒸馒头太多吃不完怎么办,再加热无法避免。最好的方式当然是上锅蒸咯,这样出来的旧馒头不会因为缺乏水分显得干巴巴。
但公司只有微波炉,因此还是有必要探究一下如何使用微波炉加热馒头,这里做了个实验说明。
加热之前的馒头如下:
以不同火候,加热不同的时间,对比如下:
中高火、4分钟:糊了 | 中高火、4分钟、旁边放杯水:干了 | 中火、2分钟、旁边放杯水:刚好 | 中火、2分钟、表面喷水:刚好 |
---|---|---|---|
可见,中火2分钟较为合适,而表面喷水和一旁放置一杯水得到的效果差别不大。因此暂得出以下推荐方式。
使用微波炉加热,控制在中火、2分钟、与一杯水同时加热为最好。
总结
本文介绍了“我”对面食、对馒头喜爱的由来,介绍了关于蒸馒头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并列举了在调色、实际操作上的经验,方式不一定对,但都是自己切身体会,仅供大家参考。如有更好建议,欢迎一起讨论。
蒸馒头步骤总结:和面 -> 发面 -> 预加工 -> 蒸,其中和面和发面至关重要,上锅蒸之前的预发也很重要,以此步骤,多重复几次,定能做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蒸馒头看似简单,但其实相当耗时,以实际经验来看,整个过程比较顺利的情况下也要超过两小时,但在此过程中,找到快乐,享受每一个步骤带来的乐趣,感受蒸锅揭开瞬间时失败带来的失落或成功带来的喜悦,正如年少时的我们在探索未知世界时感受到挫败与成就。这个事,可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