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_news_top_comments_2025-11-01

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11-01

1. lyricaljoke 在“就用一个按钮”中的新评论

我也有个类似的烦恼:那些用onclick处理函数之类来实现页面跳转的网站。直接用该死的锚标签不行吗?它能自动提供正确的链接行为:

  • 中键点击在新标签页打开
  • 与无障碍设备完美兼容
  • 支持右键菜单的”在新窗口打开”等选项
  • 等等等等

如果本质上是页面导航,就别用那套JavaScript大杂烩:老老实实用链接。

作者: lyricaljoke | 发布于: 2025-10-31 18:27


2. mentalgear在”数字主权浪潮下,又一家欧洲机构弃用美国技术”中的新评论

为什么还有全球企业要依赖美国技术?美国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和破坏权力分立,已经展示了其能够单方面随意干扰或关停私营技术服务的能力。当一家企业使用的技术基础设施可能因为一位不稳定的总统的政治念头而在一夜之间消失时,他们凭什么还能放心依赖美国的技术基础?

如果法治不复存在,资本、人才和信任自然会流出这个国家——这完全合情合理。

作者: mentalgear | 发布于: 2025-10-31 17:38


3. earless1 在《睡眠不足导致脑脊液冲刷引发注意力涣散》中的新评论

所以这就是生物版的垃圾回收暂停吗?不睡觉时,大脑就会在运行时尝试执行GC周期,导致注意力和性能出现延迟峰值。进化论写出了最初的JVM啊。

作者: earless1 | 发布于: 2025-10-31 14:40


4. jacquesm在”OpenAI如何通过复杂循环交易推动其数十亿美元崛起”中的新评论

这类交易在互联网泡沫破裂前曾风靡一时。企业投放广告,网站和广告代理商购买服务,然后又把资金重新投入广告投放。最终结果是营收虚高却不见利润。

作者: jacquesm | 发布于: 2025-10-31 14:01


5. rendaw 在《John Carmack 谈可变变量》中的新评论

我认为解释是这样的:当你修改变量时,这会隐式创建顺序依赖——后续对该变量的使用依赖于之前的修改。但这是语言本身未建模的隐式依赖,因此重排序不会引发错误。

举个非常基础的具体例子:

x = 7
x = x + 3
x = x / 2

对比

x = 7
x1 = x + 3
x2 = x1 / 2

重排第一个例子不会报错,但会得到错误结果。而若试图重排第二个例子的语句,则会产生错误。

另一种理解角度是:在第一个例子中,第三次计算并非依赖”x”本身,而是依赖”已完成加法操作后的x状态”(即这是三个共用同一名称的不同x)。使用单次赋值只是让这种依赖关系显式化了。

作者: rendaw | 发布于: 2025-10-31 11:40


6. EastLondonCoder 在《John Carmack 谈可变变量》中的新评论

在使用Clojure两年后,我发现很难向习惯通过变量突变触发副作用的程序员解释不可变性带来的清晰性。

这大概就是那种必须亲身体验才能理解的概念。

作者: EastLondonCoder | 发布于: 2025-10-31 09:30


7. fouronnes3 在《Rouille —— 法语版 Rust 编程》中的新评论

作为法语母语者,阅读法语写的源代码让我感到非常不适,有种说不出的诡异感。我常想,英语母语者阅读始终用英语编写的常规源代码时是否也有同感?他们大概不会。但为什么呢?我一直将”外语属性”与正确性和技术性挂钩。用母语编程肯定很奇怪,就像在读糟糕的伪代码。能把”英语”对应到”技术性、正确”,把”母语”对应到”描述性、近似、注释、伪代码”其实挺好的。只用单一语言工作,就像从彩虹中抽走一种颜色。

作者: fouronnes3 | 发布于: 2025-10-31 07:48


8. ineedasername在”据报道丹麦在争议后撤回聊天控制提案”中的新评论

我始终感到震惊,面对社会问题时,竟有如此多人会条件反射般地想到:”嗯,或许我们应该无时无刻监控、读取和监听每个人的所有言行…”

仿佛这既能1)实际可行,又能2)有效解决问题。

更糟糕的是,技术越能实现第1点,这些人就越执着于将其视为解决方案,却完全无视第2点的缺失。

真希望能一劳永逸地阻止这种荒谬想法反复滋生。要是我能在这些想法萌芽时就找到持有者…或许我该监控所有人的言行,专门留意那些把同样方案当作解决自身问题的人…唉算了,还是看不出这逻辑怎么就成合理解决方案了。

作者: ineedasername | 发布于: 2025-10-31 03:35


9. SurceBeats在”ICE与智能手机全景监控”中的新评论

当你想到Waze多年来一直在提醒司机注意警察位置时,ICEBlock的移除就显得荒谬了。唯一的区别在于被监控的是哪个政府机构。这为选择性执行服务条款开了危险的先例。

作者: SurceBeats | 发布于: 2025-10-31 02:42


10. jazzyjackson 在”Affinity Studio 现已免费”中的新评论

我觉得他们能从愿意付费的客户那里获得AI业务收入,同时免费开放核心功能,这种做法真的很酷。我能理解人们担心他们的重心会转移(毕竟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但我觉得AI并非魔法——他们仍然需要让创意套件的其他部分正常运行,这样才能产生协同效应。

补充一点:我更喜欢购买能独立运行、无需云端组件的永久软件授权。像Opus、Sublime、Mathematica这类软件,我完全认同付费购买能形成良性激励。但一旦涉及在线服务,就变成了SaaS模式,开发商不可能仅靠一次性收费就永久提供云服务。(Rsync.net有个方案是预付约四年费用就能终身使用,但存储容量限制在1TB)

作者: jazzyjackson | 发布于: 2025-10-30 19:20


11. Ozzie_osman在”以色列要求谷歌和亚马逊使用秘密’眨眼’规避法律指令”中的新评论

微软表示这种使用Azure的方式违反了其服务条款,并且他们”不从事协助大规模监控平民的业务”。根据Nimbus协议的条款,谷歌和亚马逊被禁止采取此类行动,因为这会对以色列政府构成”歧视”。若违反该条款,这两家公司将面临经济处罚以及违约诉讼。

太荒谬了。遵守法律或服务条款,在涉及以色列时居然成了歧视行为。

作者: Ozzie_osman | 发布于: 2025-10-30 18:32


12. alt227 在”Affinity Studio 现已免费”中的新评论

这真是太可惜了。Serif套件原本非常出色,我曾经极力推荐每位设计师放弃Adobe转用Serif。

但现在他们转向了免费增值模式,试图让用户订阅AI功能,我既不会继续使用也不会再向他人推荐。他们的发展重心已经转变——不再致力于在专业领域超越Adobe,而是像其他公司一样追逐AI热潮带来的商业利益。

作者: alt227 | 发布于: 2025-10-30 18:19


13. andy99 在《有些人无法在脑海中形成图像》中的新评论

我读过大量这类资料,却依然不确定自己是否患有心盲症。我实在无法分辨:究竟人们只是用不同方式描述脑海中的画面,还是真的存在根本性的认知差异。

作者: andy99 | 发布于: 2025-10-30 18:12


14. nirava 在”Affinity Studio 现已免费”中的新评论

这是彻底抛弃旧版本的做法。

  • 他们完全停止了对v2版本的所有更新,甚至连图像追踪功能都不会加入。你可能两个月前刚花钱买了永久使用权,但现在这个版本已经彻底停更了。随着技术发展(新芯片、新操作系统特性、整个软件行业的推进),用户会越来越感觉像是在用二等公民的产品。

  • 所谓新版”免费”软件其实就是付费订阅的引流工具,随着更多专业专属功能加入,这种”二等公民”的体验会愈发明显。更严重的是,除非你在五年内购买专业版,否则你的作品几乎注定会被用于AI训练。

简而言之,那个安全可靠、品质顶尖、”代表公司最高水准”的产品已经不复存在。曾经存在过,但如今已成过去。

作者: nirava | 发布于: 2025-10-30 18:07


15. edbaskerville 在《耳蜗如何计算(2024)》中的新评论

总结来说:人耳并不进行傅里叶变换,但确实会执行一种类似于小波变换的时域局部频域变换(具体而言,介于小波变换和伽柏变换之间)。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耳处理的声音通常具有时间局部性特征。

文章还描述了一个理论:人类语音在演化过程中占据了频率与包络时长维度中的空白区域。虽然文章没有明确说明这一事实与人耳变换方式之间的关联——但我们可以推测,人类耳蜗的特殊构造可能既针对人类语音进行了优化调谐,同时仍能充分处理环境和动物发出的声音。

根据我的初步推测,一个更复杂的假说是:人类语音在频率/包络维度上的定位其实是多重因素权衡的结果:(1)占据声学空间中的未填充生态位;(2)在考虑大脑处理速度的前提下实现最优信息密度;(3)受限于发声与听觉生理结构的演化约束。

作者: edbaskerville | 发布于: 2025-10-30 17:52


16. gspencley 在《自由软件让普通人感到害怕》中的新评论

这类事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使用习惯。

我妻子并不算特别懂技术,但她是个Linux用户。当我们创业时,需要某些只能在Windows上运行的软件,而且考虑到她会全职在实体店工作,我原计划把新笔记本电脑给她多用,让她转用Windows系统。

结果她非常讨厌这个安排,甚至恳求我们专门买台Windows笔记本来处理那些事务,这样她就能继续用Linux。

可能有人会说她有我这个技术支持,这确实不假,但我实在想不起她上次找我解决电脑问题是什么时候。能记起来的几次也都是硬件故障相关的情况。

显然, generalizations(泛指性结论)的问题在于它们永远无法完美适配每个个体。我妻子可能属于特殊情况。但她对Linux驾轻就熟,因为这是她习惯的系统…而当被迫使用Windows时,她表现出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我对Mac和PC也有类似感受。作为终身PC用户兼”高级用户”,我对界面、键盘映射、字体和窗口功能有着极其特定的偏好。当初工作被迫使用Mac时,我甚至认真考虑过换岗位,因为那种不适应感实在令人痛苦。并非Mac OS X系统不好,很多人对它爱不释手。但相比习惯的系统,我在Mac上的工作效率只剩十分之一…加上我这条”老狗”已经很难接受如此巨大的改变来适应新环境了。

作者: gspencley | 发布于: 2025-10-30 17:30


17. pentagrama 在”Affinity Studio 现已免费”中的新评论

我使用Affinity系列软件已有数年,在此补充一些背景信息:

Serif是 originally 开发这款软件的公司。


2014–2024期间

Serif开发了Affinity系列套装,包含三款独立的桌面应用程序,采用一次性买断制:

  • Affinity Designer:矢量图形设计(对应Adobe Illustrator)
  • Affinity Photo:数字图像编辑(对应Adobe Photoshop)
  • Affinity Publisher:印刷与排版设计(对应Adobe InDesign)

这些都是扎实的专业工具,没有Adobe那样的订阅制,也是许多设计师青睐的重要原因。


2024年

Canva收购了Serif。


2025年(当前)

产品重新发布。三款应用现已合并为单一应用,简称为Affinity,采用免费增值模式。

根据我的测试,现在需要Canva账户才能下载和打开应用(安装过程中可选择性关闭部分遥测数据收集)。

新版应用包含四个模块:

  • 矢量模块:原Affinity Designer
  • 像素模块:原Affinity Photo
  • 排版模块:原Affinity Publisher
  • Canva AI模块:新增的付费AI功能区域

界面截图:https://imgur.com/a/h1S6fcK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到大家!

作者: pentagrama | 发布于: 2025-10-30 17:21


18. mns 在”Affinity Studio 现已免费”中的新评论

对此感到痛心。虽然他们卖给Canva赚了钱是好事,但今天仍然是个悲伤的日子。Affinity Studio现在变成了免费增值模式,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非AI功能被纳入订阅制,最终你会得到一个布满灰色功能按钮和弹窗的应用,不断诱导你订阅解锁各种花哨新功能。

无论如何我都不会相信Affinity不会就此走向终结。所有经历过这种转型的产品,最终都变成了收集广告数据的订阅制垃圾,根本无法用于正经工作。

我同时拥有V1和V2许可证。考虑到V2永远不会再获得更新,现在基本算废了。这标志着最后一批「一次购买永久使用」的流行软件彻底消亡(毕竟永远不会有包含新功能的V3版本了)。

作者: mns | 发布于: 2025-10-30 17:21


19. mmooss 在《全球光伏板价格下跌引发太阳能热潮,美国除外》中的最新评论

正如我在其他地方写过的,如今美国政府和经济体实质上已被富裕企业阶层通过私募股权方式接管:短期内榨取最大利润——包括通过资产抵押发行债务、不计投资回报率地肆意削减成本、完全无视未来发展,最终留下破产的空壳让他人收拾残局。

这种对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处理方式正好印证了这一点:阻挠明显更经济且更具长期效益的解决方案,只为向根深蒂固的富豪阶层输送利益。至于因气候变化和经济低效对未来造成的破坏,在他们看来似乎无足轻重。

我差点忘了,有位资深企业富豪曾宣称气候变化无关紧要,还要求我们把资金拱手送给他的小圈子来”解决问题”。

我并非反对商业,恰恰相反:正是这些政策阻碍了自由市场的发展,扼杀了那些本可蓬勃成长并为大众提供解决方案的优秀新兴企业。

作者: mmooss | 发布于: 2025-10-30 17:14


20. squeedles 在《自由软件让普通人感到害怕》中的新评论

好文章,但论证有误。设计简洁的界面并不容易,这就像帕斯卡曾为写长信道歉,说自己没时间写更短的信一样。

为单一具体用例实现UI并不困难,难的是界定这个用例到底是什么。更难的是抵御那些想要”这个功能再加个小扩展”的人,或是应付”我只需要……”的需求。这需要一个意志坚定的捍卫者,或是某种繁琐的管理架构,才能防止界面迅速退化回包含无数选项的状态,或是分裂成其他项目。

简而言之,这是个理想状态,但极不稳定。

作者: squeedles | 发布于: 2025-10-30 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