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_news_top_comments_2025-10-31

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10-31

1. pentagrama 在”Affinity Studio 现已免费”中的新评论

我使用Affinity系列软件已有数年,在此补充一些背景信息:

Serif是 originally 开发这款软件的公司。

———

2014–2024期间
Serif开发了Affinity系列套装,包含三款独立的桌面应用程序,采用一次性买断制:

  • Affinity Designer:矢量图形设计(相当于Adobe Illustrator)
  • Affinity Photo:数字图像编辑(相当于Adobe Photoshop)
  • Affinity Publisher:印刷与排版设计(相当于Adobe InDesign)
    这些都是扎实的专业工具,且无需像Adobe那样订阅付费,正是许多设计师青睐它们的重要原因。

———

2024年
Canva收购了Serif。

———

2025年(当前)
产品重新发布。三款应用现已合并为单一应用,简称为Affinity,并采用免费增值模式。
根据我的测试,现在需要注册Canva账户才能下载和打开软件(安装过程中可选择关闭部分遥测数据收集)。

新版应用包含四个功能模块:

  • 矢量绘图:原Affinity Designer
  • 像素编辑:原Affinity Photo
  • 版面设计:原Affinity Publisher
  • Canva AI:新增的付费AI功能模块

界面截图:https://imgur.com/a/h1S6fcK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到大家!

作者: pentagrama | 发布于: 2025-10-30 17:21


2. mmooss 在《光伏板价格下跌引发全球太阳能热潮,美国除外》中的新评论

正如我在其他地方写过的,如今美国政府和经济体实质上已被富裕企业阶层通过私募股权方式接管:短期内榨取最大利润——包括通过资产抵押发行债务、不计投资回报率地疯狂削减成本、完全无视未来发展,最终留下破产的空壳让他人收拾残局。

这种对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处理方式如出一辙:阻挠明显更经济且更具长期优势的解决方案,只为向根深蒂固的富豪阶层输送利益。即便这种行为会因气候变化和经济低效而破坏未来,对他们而言似乎也无足轻重。

我差点忘了,有位深植企业界的富豪曾宣称气候变化无关紧要,还要求我们把钱送给他和他的朋辈来寻求解决方案。

我并非反对商业,恰恰相反:这些政策正在阻碍自由市场的发展,扼杀那些本可蓬勃成长并为大众提供解决方案的优秀新兴企业。

作者: mmooss | 发布于: 2025-10-30 17:14


3. squeedles 在《自由软件吓坏了普通人》中的新评论

好文章,但论证有误。设计简洁的界面并不容易,这就像帕斯卡曾为写长信道歉,说自己没时间写更短的信一样。

为单一具体用例实现UI并不困难,难的是界定这个用例究竟是什么。而要抵御那些想要”这个功能再加个小改进”或”我只需要…”的需求洪流更是难上加难。必须要有意志坚定的捍卫者,或是建立繁琐的管理机制,才能阻止界面迅速退化成包含无数选项的庞然大物,或是分裂成其他项目。

简而言之,简洁的界面是理想状态,但极不稳定。

作者: squeedles | 发布于: 2025-10-30 16:12


4. 用户landl0rd在”美国拒绝与70多国共同签署联合国网络犯罪条约”中的新评论

中国、朝鲜和俄罗斯都是网络犯罪活动猖獗的国家,且这些行为都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而它们居然都是缔约国。这意味着这份协议往好了说是形同虚设,往坏了说等于将权力拱手让给一个客观上由恶势力部分掌控的政权。不参与此事是正确的决定。

更何况该协议对监控和安全领域影响过于深远——无论如何这都是个糟糕的主意。

作者: landl0rd | 发布于: 2025-10-30 15:09


5. Daiz 在”Crunchyroll正在毁掉字幕”中的新评论

这是我对Crunchyroll近期字幕改动进行大量研究的成果——这些改动导致该平台第一方内容呈现质量跌至历史最低点。由于最终成文篇幅较长,我衷心感谢每位愿意花时间完整阅读的读者!

作者: Daiz | 发布于: 2025-10-30 00:21


6. 用户 caconym_ 在《Uv是Python生态近十年来最重大的进步》中的最新评论

在软件开发这个广泛领域里,最让我头疼的莫过于尝试运行别人写的Python项目。没有之一。令人震惊的是,这个问题竟然能糟糕到如此地步,还持续了这么长时间。

作者: caconym_ | 发布于: 2025-10-29 20:41


7. 硬件极客在”Uv是Python生态十年来最棒的进展”中的新评论

我得说,听到这么多年人们总说Python的工具链没问题、就该用virtualenv配pip,还声称JavaScript生态肯定更糟——现在看到Python开发者终于尝到npm/cargo/bundler这类工具的滋味后简直爱不释手,这感觉真是扬眉吐气。确实npm有缺陷,但锁文件和一致性安装的体验实在太棒了。

作者: hardwaregeek | 发布于: 2025-10-29 20:01


8. foresterre 在 “Tell HN: Azure 服务中断” 中的新评论

至今仍让我惊讶的是,像公共交通这样的基础服务竟如此完全依赖云服务商,而且似乎没有备用方案。

在荷兰,由于这个原因几乎所有列车先是严重延误,随后停运数小时,这造成了实际影响——因为今天正好是我们选举新议会的日子(我认识一些人无法在投票站关闭前赶回家,他们出门上班时投票站还没开门)。

作者: foresterre | 发布于: 2025-10-29 19:42


9. LeoPanthera 在《Uv 是 Python 生态十年来最棒的新工具》中的新评论

对于单文件Python脚本(我的脚本99%都是这种类型),你只需在脚本开头加上这几行就能极大简化生活:

#!/usr/bin/env -S uv run –script

/// script

requires-python = “>=3.11”

dependencies = [ “modules”, “here” ]

///

这样脚本就能像独立可执行文件一样运行,uv会自动安装并使用指定的模块。

作者: LeoPanthera | 发布于: 2025-10-29 19:22


10. NelsonMinar 在”《我的世界》Java版将移除代码混淆”中的新评论

最让我惊叹的是,Minecraft既拥有最强大的模组社区,而模组开发者们竟长期基于经过混淆、反编译的Java二进制文件进行开发。他们精心打造工具链,先解混淆再重新混淆,还要保持相同的混乱命名规范——这般坚持竟持续了十余年!何等惊人的 dedication。

作者: NelsonMinar | 发布于: 2025-10-29 18:28


11. fabian2k 在”ICE与CBP执法人员街头扫描人脸验证公民身份”中的新评论

最令人发指之处在于,据称工作人员被要求只要该应用显示某人非公民,就必须无视所有其他公民身份证明。这意味着即便你备好了出生证明也无济于事。

这完全是在践踏法治。

文章原文引述:

他还表示“移民与海关执法局官员曾告知我们,Mobile Fortify应用的生物特征匹配结果是对个人身份的‘最终’判定,若应用显示当事人为非法移民,执法人员有权无视包括出生证明在内的美国公民身份证据。”

作者: fabian2k | 发布于: 2025-10-29 17:57


12. AdmiralAsshat在”Tell HN: Azure服务中断”中的新评论

微软某个高管让Azure团队照搬亚马逊的所有做法,结果他们还真就一字不差地执行了。

作者: AdmiralAsshat | 发布于: 2025-10-29 17:06


13. pants2 在 “Tell HN: Azure 服务中断” 中的新评论

好在Hacker News只用了几台服务器放在地下室运行。看起来比云服务可靠多了!

作者: pants2 | 发布于: 2025-10-29 17:01


14. everdrive 在《掠夺经济的终结:消费者用大语言模型对抗信息不对称》中的新评论

这根本就是一场猫鼠游戏——就算大语言模型真的能让消费者占上风(我对此深表怀疑),企业最终也会学会钻空子为自己谋利,就像他们搞垮在线评论体系那样。我甚至敢打赌,如果你现在告诉一个青少年,说当年的在线评论曾经精准可靠得惊人,他们绝对会嗤之以鼻,觉得你太天真。整个局面已经彻底倒向另一端了。

作者: everdrive | 发布于: 2025-10-29 16:01


15. rwmj在”以色列要求谷歌和亚马逊使用秘密’眨眼’规避法律指令”中的新评论

这个方法在文章大约60%的位置才提到,但很有意思。云服务公司这么做风险极高,难道是销售人员在法律/管理层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同意的?

以色列财政部泄露的文件(包含最终版Nimbus协议)显示,这种秘密代码以支付形式存在——被称作”特殊补偿金”,由企业向以色列政府支付。

根据文件规定,支付必须在”信息移交后24小时内完成”,金额对应受援国的电话区号:比如向代码为+1的美国当局提供信息时,若被禁止披露合作细节,谷歌或亚马逊需向以色列政府支付1000谢克尔(约270美元)。

举例来说,如果企业收到代码为+39的意大利当局索取以色列数据的请求,则需支付3900谢克尔(约1050美元)。

若禁言令条款甚至禁止企业暗示数据接收方所属国家,则设有最终方案:企业必须向以色列政府支付10万谢克尔(约3万美元)。

作者: rwmj | 发布于: 2025-10-29 13:29


16. Brett_Riverboat在”YouTube正下架关于执行非标准Windows 11安装的视频”中的新评论

给那些在意初始设置的人:在首个设置界面,不要回答任何问题,直接按 Shift + F10

此时会打开命令提示符

输入(无需引号)“net user 首选用户名 /add”(将“首选用户名”替换为你想要使用的用户名),按回车

接着输入“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首选用户名 /add”,按回车

接着输入“net user 首选用户名 /active:yes”,按回车

接着输入“net user 首选用户名 /expires:never”,按回车

接着输入“net user administrator /active:no”,按回车

接着输入“net user defaultUser0 /delete”(注意大小写敏感,确保字母”U”大写),按回车

接着输入“regedit”,按回车

这会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导航至“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OOBE”

删除“DefaultAccountAction”、“DefaultAccountSAMName”和“DefaultAccountSID”

右键点击“LaunchUserOOBE”将其重命名为“SkipMachineOOBE”,并确保数值设置为“1”

关闭注册表编辑器后输入“shutdown /r /t 0”

作者: Brett_Riverboat | 发布于: 2025-10-29 12:44


17. TeMPOraL 在”保持安卓开放”讨论中的新评论

答案是:银行/金融应用、企业应用、政府应用以及受版权保护的媒体内容(音乐、视频、游戏、图书等)。

正是这些参与者强行要求对终端用户设备进行过度控制,从而成为我们讨论问题的根本驱动力。

问题不在于新的移动平台不可能成功,而是开放平台注定无法成功——因为上述参与者不欢迎开放生态。若失去这些关键应用,移动设备将丧失90%以上的实用价值,最终只能沦为华而不实的小玩意儿,而非(即便粗糙如玩具的)日常工具。

作者: TeMPOraL | 发布于: 2025-10-29 12:17


18. fulafel 在“AWS 转裸机两年后:解答关于离开 AWS 的疑问”中的新评论

直接成本只是表面问题。更隐蔽的危害在于,你正在培养一支日益壮大的技术团队,这些人的职业发展完全依赖于AWS的做事方式——他们考取AWS认证以确保按”AWS完善架构框架”构建系统,不再独立思考,还能用AWS提供的标准话术和销售说辞向你推销那些导致供应商锁定的解决方案。

(”我们该让应用具备更强的故障恢复能力吗?当然!跨区域运行虽然会增加AWS账单金额,但能大幅减少宕机时间,看看这些技术术语都能证明”)

更讽刺的是,AWS锁定服务的定价策略刻意显得比他们虚高的标准服务更划算[1]——只要你投入工程资源和基础设施即代码的开发成本迁移到这些服务,所谓的”节省”又会继续投入到更多AWS云工程中,让你的云工程部门愈发臃肿且地位更重。

[1](例如将应用从容器迁移到Lambda,或将数据库从PostgreSQL改为DynamoDB等)

作者: fulafel | 发布于: 2025-10-29 12:02


19. bilekas 在《AWS 转裸机两年后:回答关于离开 AWS 的疑问》中的新评论

看到这么多反对意见让我很惊讶……AWS实在太贵了。完全在AWS上搭建系统或服务的实际用例,比人们意识到的要罕见得多。可能我只是个对着云服务嚷嚷的老古董(并非双关),但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忘记怎么运行裸机服务器的?

我们实现了730天以上、实测可用性达99.993%的纪录,还成功规避了一周前AWS整个区域的大规模故障。

这个数据确实令人印象深刻。考虑到他们通过CloudFlare提供DDoS防护入口,确实存在这个依赖项。但就这一点而言,我完全同意DNS和入口配置确实可能占用全职工作量,而运行若干微服务和数据库绝对不需要。如果你的团队需要持续监控和调整这些服务(比如扩缩容),那问题出在设计上,而不是托管方案。

除非你是每小时要处理数十亿次高负载请求的小公司,否则我敢打赌AWS绝对在超额收费。

作者: bilekas | 发布于: 2025-10-29 11:50


20. liendolucas 在”保持安卓开放”中的新评论

我可能要说出一些会让我被踩的言论:

为什么我们非得乞求谷歌保持安卓开放?说真的,那么多开源项目都是从真实具体需求中诞生,并成功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

现在迫切需要诞生一个能完全摆脱谷歌的新平台。我试过PostmarketOS(在PinePhone上),虽然目前还不能说它适合所有人作为主力机使用,但这无疑是必须要走的路。

我至今仍无法完全改用它,因为摆脱安卓并非易事。但这几乎成了我每日萦绕心头的平台——我实在不愿继续使用安卓,宁愿牺牲某些功能也要拥有真正开放友好的手持平台。即便不是PostmarketOS,也可以是其他项目。

我们需要的是这类项目,而不是向谷歌这样的公司卑躬屈膝地乞求安卓保持开放。应该把精力投向更值得的地方。正是这样,Linux、BSD等重大开源项目才得以蓬勃发展并改变世界。

作者: liendolucas | 发布于: 2025-10-29 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