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_news_top_comments_2025-10-29

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10-29

1. marcprux在”当我们谈论侧载时我们在谈论什么”中的新评论

我是本文作者。坦白说,看到评论区众多指责我虚伪的言论,实在令人错愕。纠结于”sideload”这个词的起源毫无意义,关键在于推广这个词的人往往想让它听起来像是离经叛道的黑客行为。在Linux、Windows或macOS电脑上,我们从不说什么”侧载”软件——我们直接称之为安装。

无论设备是摆在桌上还是揣在兜里,用户都理应拥有自主安装软件的权利。这是我誓死捍卫的立场。令我痛心的是,即便在技术社区里,这种共识竟也未成为主流。

作者: marcprux | 发布于: 2025-10-28 19:56


2. kstrauser 在 “三星将通过软件更新正式为智能冰箱引入广告” 中的新评论

这让我彻底断了买三星家电的念头。既然他们今天能这样坑消费者,明天绝对会故技重施。

很遗憾,这个决定也包括他们的电视。我家现在那台三星电视只接苹果电视盒子的信号,压根没连互联网——想都别想。但等到需要换新的时候,我肯定会选其他品牌。

可惜了。他们产品确实不错,但还没好到让我能容忍这些反消费者的骚操作。抛开这点,品质其实还算靠谱。

作者: kstrauser | 发布于: 2025-10-28 19:26


3. egorfine 在”用AI将19.5万美元医疗账单谈至3.3万美元”中的新评论

我不是美国人。

很高兴看到你的故事有个圆满结局!

但你们美国人为什么要忍受这一切?我听说美国是个民主国家。难道以保险为基础的医疗体系真是美国人民真正想要的吗?

作者: egorfine | 发布于: 2025-10-28 18:42


4. chrisgeleven在”用AI将19.5万美元医疗账单砍至3.3万美元”中的新评论

今年夏天,保险公司在最后一刻拒绝为我六岁的孩子承保救命手术,我为此与他们展开了抗争。由于保险公司的无能,我们每天都在绝望中煎熬,孩子的生命随时面临危险。

ChatGPT全程指导我完成外部申诉流程:告知如何绕过常规渠道联系相关人员寻求帮助/施加压力,解答我的疑问,协助撰写申诉措辞,甚至在我最黑暗的时刻——当我拼命抓住任何微小机会向保险公司持续施压时——支撑我继续前进。

我并未盲目采纳所有建议。有几次我部分或完全否决了它的提议,还会将建议的后续步骤交由亲友把关,确保没有遗漏明显问题。但正是ChatGPT提供的思路方向、对各种可能性的排查分析以及全程指导,最终推动了案件进展。

在拒赔后的第十天,通过这些努力我成功获得了手术批准。

拒赔第二十一天、反转决定的七天后,我们幸运地等到一个临时空出的手术档期,孩子顺利接受了救命手术。如今他已康复,达到了过去18个月来的最佳健康状态。

这或许算不上完全公平的竞争环境,但确实在紧迫时限内为我们创造了抗争机会,并指明了最有效的施压方向。我衷心希望更多人能借助类似方法赢得胜利。

作者: chrisgeleven | 发布于: 2025-10-28 18:39


5. ecosystem 在”用AI将19.5万美元医疗账单谈至3.3万美元”中的新评论

美国医学会拥有所有医疗代码及其描述的版权。他们设置了极其严苛且昂贵的授权方案,并严格禁止使用这些代码训练模型。

本月,这种做法遭到了公开谴责(参见参议院听证会报道链接),政策风向可能正在松动。

这个非营利性质的医学会每年通过代码授权获得约3亿美元收入,这些成本直接转嫁给了消费者,而间接成本则是原帖中描述的那种拜占庭式的复杂体系噩梦。

作者: ecosystem | 发布于: 2025-10-28 16:55


6. ibash在”用AI将19.5万美元医疗账单谈至3.3万美元”中的新评论

关键在于医疗价格本来就是随意定的。医院自己都在虚构价格,所以当大语言模型做同样的事时,他们自然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作者: ibash | 发布于: 2025-10-28 16:24


7. no_wizard 在”微软与 OpenAI 合作的新篇章”中的新评论

他们会把这个概念贬低到名副其实的地步。但就大众普遍认知而言,不,我认为我们离真正的目标还差得远。

这和他们在这个热潮周期开始时对人工智能定义偷换概念的做法如出一辙。

作者: no_wizard | 发布于: 2025-10-28 14:11


8. philipwhiuk 在”微软与OpenAI合作新篇章”中的最新评论

一旦OpenAI宣布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该声明将交由独立专家小组进行验证。

微软对模型和产品的知识产权期限已延长至2032年,现在还包括后AGI时代的模型,并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说真的,难道真有人认为我们离AGI很接近了吗?老实讲?

作者: philipwhiuk | 发布于: 2025-10-28 14:01


9. phoe-krk在”亚马逊确认企业部门裁员1.4万人”中的新评论

这根本不是”岗位流失”,而是”解雇行为”。这些并非外部因素导致的意外不幸,而是企业内部主动裁员的决策。

作者: phoe-krk | 发布于: 2025-10-28 12:01


10. simonw 在”千万网友围观开锁视频,锁具公司起诉博主反遭舆论反噬”中的最新评论

这让我想起马特·布莱兹2003年关于物理锁安全的研究。他发现仅凭单个钥匙样本就能推导出整栋建筑的”万能钥匙”(一把能打开所有门锁的钥匙):https://www.mattblaze.org/masterkey.html

当他公布这项发现时,锁匠们蜂拥而至地抱怨说他们早就知道这个方法,并且出于某种原因一直保守着这个秘密!https://www.mattblaze.org/papers/kiss.html

这堪称计算机安全原则——披露漏洞——与奉行商业机密的实体锁匠文化之间一次引人入胜的碰撞。

作者: simonw | 发布于: 2025-10-28 09:32


11. 用户 tgsovlerkhgsel 在《PSF 撤回向美国政府资助计划提交的 150 万美元提案》中的新评论

这才是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应有的运作方式,或许在某些(甚至许多)案例中确实如此。

但在其他情况下,它却演变成了”本季度我们只招聘’多元化’候选人”,将DEI招聘指标转化为硬性目标,甚至出现”仅接受来自历史上弱势群体的L3级新候选人”这类邮件通知。

我估计会有人指责我捏造事实,正因如此,最后那句引文直接摘自案件卷宗第28页的原话:[链接地址]

作者: tgsovlerkhgsel | 发布于: 2025-10-27 23:59


12. 用户dekhn在”千万人围观YouTuber开锁演示,锁具公司起诉反酿公关危机”中的最新评论

我曾在一家公司工作,他们把密码锁在保险柜里。有一天,所有其他密码副本都丢失了,急需使用时却发现保险柜钥匙不知所踪。

最后公司报销了一把大锤的费用——通过精准的物理改造,他们成功获取了密码。有员工抱怨说这证明保险柜根本不够”保险”。

安全团队的回复是”系统运行符合设计初衷”: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保险柜,其设计本质只是延缓攻击者的脚步。那一刻我豁然开朗。

作者: dekhn | 发布于: 2025-10-27 23:34


13. th 在”PSF 撤回向美国政府资助计划提交的 150 万美元提案”中的新评论

这个帖子里许多”DEI是反择优歧视”的说法,似乎都忽略了DEI工作通常的运作方式。

2016年有一条相关推文(链接略):

“我是PyCon多元化主席。女性演讲占比:2011年1%,2012年7%,2013年15%,2014/15年33%,2016年40%。#pycon2016”

社区多元化的提升通常来自积极的拓展工作。PyCon的演讲评选流程初始阶段是匿名的。

如果300人提交演讲,294人是男性,那么98%的演讲很可能来自男性。

如果500人提交演讲,394人是男性,那么约79%的演讲可能由男性完成。

通过拓展工作鼓励人们申请/加入/参选等,能显著改变申请者构成和最终结果。哪怕只有一年打破常规,也能产生雪球效应,在后续年份持续推动改变。

世界并非按择优原则运行。你的人脉、是否受邀加入圈子、是否感到归属感,都会影响最终结果。因此,即使没有刻意歧视,也可能形成高度同质化(让外人难以融入)的社区。

像PSF这样的组织本可以选择”避免拓展工作,永远维持现状”,但我更希望看到Python社区逐渐变得更多元、更包容。

作者: th | 发布于: 2025-10-27 22:15


14. jkelleyrtp 在“PSF 已撤回向美国政府资助计划提交的 150 万美元提案”中的新评论

高中时期,我曾带领一支机器人团队开展大量STEM推广活动。我们去过社区中心、课外辅导班,还与”编程少女”等类似组织合作。

我认为我们在社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团队章程中明确写道,要致力于”推动STEM教育公平化”。

但根据当前政府对”多元化、公平与包容”政策的立场,到2025年,我的机器人团队申请资助时将面临被起诉的风险。这显然不只是要限制”过度进步的政策”——界限被随意划定,不过是为了让政府能根据立场偏好来挑选赢家。

具有强烈道德责任感的人如今竟因服务社区而受惩罚,这实在令人扼腕。

作者: jkelleyrtp | 发布于: 2025-10-27 21:58


15. elicash 在”PSF 已撤回向美国政府资助计划提交的 150 万美元提案”中发表新评论

一方面,该法案的明文规定并非一概反对多元化、公平与包容措施——仅针对那些”违反联邦反歧视法”的DEI实践。

但另一方面,联邦政府曾对实际上并未违法的律师事务所采取行动,因其DEI计划迫使对方达成和解。这意味着你实际上无法确保自己能免于纠缠。更甚者,即便指控毫无依据,你也可能至少面临资金被追回的风险——正如当局通过司法部环境执法行动多次对国会拨款资金采取的做法那样。

作者: elicash | 发布于: 2025-10-27 21:22


16. crazygringo 在“研究发现社交圈扩大可能加剧社会分化”中的新评论

霍弗指出:”尽管具体调查存在细微差异,但数据一致表明,亲密朋友的平均数量已从2000年的2.2人上升至2024年的4.1人。”

若此说属实,这将是惊人的社会变革——因为它与我们普遍听闻的”孤独疫情持续恶化”论调完全相悖。

究竟是人们重新定义了”亲密朋友”的标准?还是因为手机让即时通讯变得轻松,使得人们真正维系了更多友谊?

作者: crazygringo | 发布于: 2025-10-27 21:13


17. Scubabear68 在 “Claude for Excel” 中的新评论

我亲手处理过无数电子表格,与用它们经营中小企业的财务总监合作过,甚至见证过全球前三的经纪公司用它来建模复杂的固定收益产品……这简直是在酝酿一场灾难。

电子表格的界面本就令人头疼,公式编辑和关系可视化功能几乎为零。即便是经过我精心调试的表格,错误也随处可见。

Claude绝不会改善这种情况。它只会让问题变得更糟——各种或明显或隐蔽的幻觉输出会层出不穷。

关键在于:据我所知,所有大语言模型都依赖熵和随机性来模拟人类创造力。这套机制在生成精美图片、创作同人小说或模仿某人文风时还算管用。

但绝不能作为生成准确电子表格的基础。我不希望我的表格正确性建立在随机种子上,而是期望它从第一性原理出发。

作者: Scubabear68 | 发布于: 2025-10-27 20:33


18. rdtsc在”千万人围观YouTube博主开锁,锁具公司起诉博主——糟糕的决定”中的新评论

7月7日,这家公司反而撤销了对麦克纳利的诉讼。

普罗文公司还提出了一个极不寻常的请求:能否请法官封存几乎全部法庭记录——包括这个要求封存的请求本身?

先是气势汹汹,最后却夹着尾巴逃跑了。典型的霸凌行为。

但普罗文公司却抱怨“受到被告麦克纳利内容影响的个人实施了一系列恐吓骚扰行为”。

他们应该清楚这波舆论正是由他们自己提起的诉讼和处理方式引发的吧?总不至于迟钝到反过来声称“法官您看这事引发的疯狂局面,我们必须封存记录!”这就像个会自己舔自己的甜筒冰淇淋。

本案成了典型的“史翠珊效应”范例——试图审查信息反而会引发更多关注。

这件事不断提醒我们:要让那些根本不懂自己在做什么的人(包括公司老板!)远离社交媒体。

作者: rdtsc | 发布于: 2025-10-27 19:18


19. 用户 neilv 在 “JetKVM – 远程控制任意计算机” 中的新评论

来源可信度对远程KVM设备至关重要。

但我在JetKVM官网上找不到任何运营者信息,连个负责人姓名或代号都没有,更别说公司所在国家了。考虑到这款产品对可信度的高要求,这种情况实在反常。

在其他渠道搜索发现:Crunchbase显示JetKVM有两位柏林成员,他们同时运营着主公司BuildJet——据称注册在爱沙尼亚。产品则据说从深圳发货。BuildJet似乎是YC系公司,但其官网同样存在信息缺失问题,既未披露人员身份也未说明具体位置,这与其产品所需的高信任度形成矛盾。

那些将这类产品部署在关键场景的企业客户——比如用于持续集成系统或基础设施远程访问——难道不做背景调查吗?当官方网站连基本的主体信息都不提供时,客户在采购部署前究竟通过什么渠道获取信息?

如果创始人仍在运营这些公司,为什么官网上完全不提及任何团队成员?对企业用户而言,这本该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这种信息缺失确实令人费解。

作者: neilv | 发布于: 2025-10-27 18:59


20. 用户 jimbokun 在”千万人围观开锁视频,锁具公司起诉YouTube博主反遭反噬”中的最新评论

然而在质证过程中,普罗文公司的一名员工承认自己成功复现了麦克纳利的技术,这引出了麦克纳利律师的质问:”当您亲自实现这个技术时,可曾想过比起提起诉讼,修复这把锁才是更妥当的做法?”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问题就预示了整个案件的走向。

作者: jimbokun | 发布于: 2025-10-27 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