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_news_top_comments_2025-10-13

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10-13

1. Podrod 在“不,我不想用 OneDrive 开启 Windows 备份”中的新评论

几年前我也用过Windows备份配合OneDrive,但实在让人火大,尤其是对”我的文档”的处理方式。

有一次我发现好几个GB的截图被自动保存到”我的图片”文件夹,原来是微软在截屏工具里偷偷加了设置。这些文件当然也被自动上传到云端。最气人的是,关闭这个选项后它时不时还会自己重新开启。

游戏开发商往”我的文档”乱塞文件也很精彩。育碧尤其过分,玩完游戏总会发现一堆缓存文件被扔进文档库还自动上传。存档和配置文件放文档库已经够烦人了,连缓存文件都往里塞简直是在挑衅。

Windows备份还经常在不同设备间把我的桌面搞得一团糟,体验相当”愉悦”。

虽然我关闭了大部分烦人功能,但偶尔还是会被恶心到。直到一两年前,我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90%的时间改用Linux,最初是Mint现在换成了Fedora,剩下10%的需求才不情愿地启动Windows。

作者: Podrod | 发布于: 2025-10-12 16:22


2. EvanAnderson在”吉普推送软件更新导致所有2024款牧马人4xe车型变砖”中的新评论

这简直令人不寒而栗(摘自某吉普论坛讨论2024款4xe车型在OTA更新后失去动力的案例):

在我开车回家途中,车辆突然完全失去加速能力,仪表盘上的档位指示灯开始闪烁,动力模式显示消失,系统提示”请挂入P档并同时踩刹车+按启动键”,发动机故障灯和红色扳手警示灯随之亮起。在随后大约30秒内,转向助力和刹车助力尚能工作,之后也彻底失效。按照提示操作后车辆暂时恢复正常,但在短短2.4公里回家路上,这种情况又重复发生了两次。

若是在高速公路上出现这种状况,完全可能酿成致命事故。

作者: EvanAnderson | 发布于: 2025-10-12 14:57


3. 用户renehz在”Ask HN:你认为哪些被遗弃/终止的项目过早夭折了?为什么?”中发布新评论

Plan 9 操作系统。

这是我们最接近 Unix 继承者的系统,它将”万物皆文件”的理念提升到了新高度,允许通过网络轻松共享这些文件来构建分布式系统。在 Plan9 上访问任何远程资源都简单可靠,而在其他系统上,我们不得不为每个特定用例安装互操作性差的专用软件。

Plan9 还具备许多创新的用户界面功能,比如鼠标组合键编辑文本、嵌套窗口管理器、能在全系统范围内对已知文本模式运行用户可配置命令的 Plumber 工具等。

其分布式特性本应完美契合当今移动设备、桌面设备、云端和物联网设备互联的世界。但现实是,我们却被那些从未为此设计的操作系统所束缚。

目前仍有活跃的 Plan9 分支项目(如 9front),但贝尔实验室的原始版本已经消亡。其消亡原因可能包括:

  • 法律障碍(Plan9 许可证、无意义的诉讼等)导致行业主流厂商未能采纳
  • 在个人计算机普及的时代,Plan9 作为分布式系统的定位与时代脱节——虽然通过终端访问中央计算机的模式后来以更糟糕的云 computing 形式回归
  • 糟糕的市场定位和仅作为研究系统的形象,使其错失了互联网泡沫的发展机遇
  • AT&T 失去了原本源源不断的电话业务收入。贝尔实验室在随后数年多次被转手,许多 Unix/Plan9 核心成员流向谷歌等企业。

作者: renehsz | 发布于: 2025-10-12 11:44


4. jwr 在《Anthropic 提示工程教程(2024)》中的新评论

我觉得在这种语境下使用”工程”这个词非常令人反感。这里根本没有什么”工程”。工程学是关于应用知识、物理定律和多年积累的经验规则,来可预测地设计和构建事物。而这只是在胡乱尝试,看哪个方法能碰巧奏效。

作者: jwr | 发布于: 2025-10-12 09:10


5. 用户 zaptheimpaler 在《Ask HN:你认为哪些被遗弃/终止的项目过早夭折了?》中发布新评论

Adobe Flash/Shockwave。几十年过去了,我至今没见到哪个工具能像Flash那样轻松制作游戏和多媒体内容。最近诸多事件(包括政坛上的许多例子)都在提醒我们:人类在任何领域都不会简单地直线前进,甚至不是”进二退一”。有些东西终将被时间湮没——或许百年后重现天日,或许永不复现。

作者: zaptheimpaler | 发布于: 2025-10-12 08:20


6. Animats 在”Ask HN:你认为哪些被遗弃/终止的项目过早夭折,原因何在?”中的新评论

  • Photon,QNX的图形界面。更偏向实时性(控件包含仪表盘),但足以支持两种不同的网页浏览器。毫无延迟。这才是真正的实时操作系统。

  • MacOS 8。不是指Linux版本,而是Copeland。这是经典MacOS的现代化版本,延续了无命令行界面的传统。没有命令行迫使所有人必须规范软件安装与配置流程。本可更顺畅地过渡到移动端。该版本曾实际向开发者发布,但为掩盖苹果收购Next并请回乔布斯的真相而被雪藏。

  • 事务处理操作系统。鼻祖是IBM的客户信息控制系统。这种系统的运作模式类似CGI程序——加载程序、执行操作、退出程序。而Unix和Linux本质上是面向终端的分时系统。

  • IBM微通道架构。早期小型机和微型机设计师构想的是”总线”——外设可直接与内存通信,在CPU眼中外设如同内存。但大型机采用”通道”架构,即连接外设与CPU的简易处理器。通道能运行简易程序并管理设备内存访问。IBM试图在PS2中引入该设计,却因采用封闭标准导致市场失败。如今所有设备都有类似通道的组件,但未能形成简化操作系统的统一接口概念。

  • 真正实现完整虚拟化的CPU。即虚拟执行环境与实体环境完全一致。IBM在VM系统中做到了这点,成功关键在于通道机制对实体机和虚拟机都是完美抽象。而通过向设备寄存器写入数据来驱动操作的方式存在缺陷。x86架构在”实体机”层之下叠加了多个补丁式设计层。

  • 摩托罗拉680x0系列。本应成为微型计算机时代的基石,但内存管理单元的发布严重滞后。初代68000于1978年问世,此后摩托罗拉便失去了技术领先地位。

  • Modula语言。Modula 2和3是相当优秀的编程语言。Oberon则遭遇滑铁卢。DEC公司曾大力推广Modula,但随着DEC的没落,该语言也逐渐式微。

  • XHTML标准。你读过HTML5那些将错误语法语义化的解析规则吗?浏览器应该在首个语法错误时就停止解析,显示报错信息,并用Times Roman字体渲染剩余内容。规规矩矩闭合标签能要了程序员的命吗?

  • Word Lens应用。通过手机镜头实时翻译现实世界中的文字,完全在设备端离线处理。无需网络连接。最终被谷歌收购并弃用,转而推广需要联网的谷歌翻译服务。

作者: Animats | 发布于: 2025-10-12 07:24


7. coreyhn 在 “Ask HN: 你认为哪些被遗弃/终止的项目过早夭折了?为什么?” 中的新评论

雅虎Pipes。它创建RSS订阅源和自定义工作流的功能实在太棒了。现在虽然有Zapier、n8n这类替代品,但我依然怀念它。还有被多次提及的Google Reader也是同样的经典。

作者: coreyhn | 发布于: 2025-10-12 03:07


8. 用户forgotoldacc在《微软每年仅允许用户三次退出AI照片扫描》中的最新评论

这可是微软。他们有着未经用户同意就自动重新开启这些开关的”光荣传统”。

你可以选择不让他们采集你最私密的时刻并存入那个迟早会泄露的数据库,但居然只有三次反悔机会。那么出现四次”意外”启动的几率有多大?但凡觉得会低于100%都是在自欺欺人。

从法律角度说,这种免责声明算什么?当他们擅自用于训练时根本不会承担任何后果。先是矢口否认,被揭穿后就道歉说不是故意的,再被实锤是蓄意行为时,就会说这都是为你好,闭嘴接受吧。

作者: forgotoldacc | 发布于: 2025-10-12 03:05


9. BirAdam在”Ask HN:你认为哪些被遗弃/终止的项目过早夭折,原因是什么?”中的新评论

Google Wave。

编辑:你问为什么。我最初在SELF大会上看到它,当时Chris DiBona向我的一位密友和我演示。那体验太震撼了——实时翻译、各类消息功能的整合、大量酷炫功能,而且还是完全开源的。但谷歌最终推出的版本相比我看到的演示版功能大幅缩水,市场不买账,那天真是令人沮丧。如今我只能用JIRA、Slack和电子邮件——太糟糕了。

作者: BirAdam | 发布于: 2025-10-12 02:43


10. 用户 userbinator 在《测试 datablocks.dev 的两款 18TB 白标 SATA 硬盘》中的新评论

读到用泡沫降低硬盘噪音的部分,以及作者另一篇关于将硬盘放在泡沫上的文章链接时,我必须发出这个必要的警告:硬盘非常讨厌非刚性固定。没错,伺服系统通常仍能将磁头定位到正确磁道(毕竟它是伺服系统),但非刚性固定会导致功耗更高、性能下降,并可能产生更多错误。大约20年前,用橡皮筋悬挂硬盘曾是静音PC圈里昙花一现的潮流,但许多这样做的人都经历了异常短暂的硬盘寿命和极高的寻道错误率。弹性固定是最糟糕的,因为它会导致音圈马达臂持续振荡。最理想的固定方式应该是尽可能保持刚性。

作者: userbinator | 发布于: 2025-10-12 02:24


11. ipsum2 在《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首篇论文聚焦 RAG》中的新评论

这与超级智能无关,只是那些在重组前就在研究这篇论文的人,恰好在名称变更后发表了成果。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许多人在HN和Twitter上的预测相反——Meta并没有像其他AI实验室(例如OpenAI)那样停止发表论文。他们依然保持着快速发布论文和开源模型的节奏。

作者: ipsum2 | 发布于: 2025-10-12 01:00


12. godelski 在《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首篇论文聚焦 RAG》中的新评论

说来有趣,Meta长期以来拥有业内顶尖人才却任其闲置。我真心认为,只要他们能退后一步,不再过度追求指标,让研究人员自由探索,本可在AI竞赛中领先。但这个新团队给我的感觉是,Meta主要招揽了那些擅长钻营制度的人——比起研究本身,他们更关心报酬。

这种现象在所有大型实验室都一定程度存在。大量潜力未被发掘,但这些机构极度规避风险。毕竟,何必改变已经取得现有成就的策略呢?实验室过去常给予研究人员充分自主权,可那个时代结束了,AI进展也随之放缓。或许要想突破,就必须跳出常规思维。

Meta啊…你完全可以用低得多的代价”收买”我。我相信数百位充满热情的机器学习研究者也是如此。为了自主权和资源,我甘愿大幅降薪。据我所知,目前Meta内部就有许多愿意这样做的员工。如果你们执意用砸钱解决问题,不妨让策略多元化些,重新审视那些造就硅谷今日辉煌、推动AI跨越式发展的本源要素。

作者: godelski | 发布于: 2025-10-12 00:55


13. brandonb927在”Ask HN:你认为哪些被放弃/终止的项目过早夭折了?为什么?”中的新评论

Google Reader:我会永远对谷歌的做法耿耿于怀——他们亲手扼杀了一个长期来看几乎不需要维护的服务。哪怕这个产品十年如一日保持原样我都不在乎,因为我现在使用RSS阅读器的方式和2015年时完全一样。

作者: brandonb927 | 发布于: 2025-10-12 00:50


14. Aurornis在”微软每年仅允许用户三次选择退出AI照片扫描”中的新评论

他们本可以通过修改规则来避免负面报道:将要求改为每年关闭该功能超过三次后便无法重新开启。

不难猜出问题所在:稳态运行状态下只会对新上传的照片产生扫描成本,但反复开关功能会触发对整个照片库的重新扫描。这很可能成为代价高昂的操作。

研究过用户行为的人都会发现,用户常常通过反复开关功能来尝试解决某些问题。通常这无伤大雅,但当这个开关可能引发巨额计算成本时,就必须更加谨慎。

对于注重隐私且只想关闭功能的用户来说这并无影响。关闭开关并保持关闭状态就不会产生问题。这个规则真正要约束的是那些试图通过反复开关功能来解决问题的用户——只需要一篇劣质的SEO垃圾建议文章声称“通过开关某某功能解决照片问题”,就足以引发毫无意义的跟风操作浪潮。

作者: Aurornis | 发布于: 2025-10-12 00:47


15. 用户haunter在”Ask HN:你认为哪些被遗弃/终止的项目过早夭折?为什么?”中发布新评论

Vine。它在2013年就已经相当火爆了,但Twitter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运营这个平台。实际上TikTok上线仅几个月后,Vine就被关闭并从互联网上彻底抹去。

作者: haunter | 发布于: 2025-10-11 23:06


16. Terr_ 在”用户购买亚马逊智能显示屏后因广告轰炸而后悔”中的新评论

我们早就该废除DMCA了,特别是其中将”规避技术措施”定为重罪的条款。

我对自己购买的产品进行个性化改造不应该构成犯罪。向他人出售自助改装工具包也不该被定罪。

作者: Terr_ | 发布于: 2025-10-11 21:44


17. bayindirh 在“微软每年仅允许用户三次选择退出AI照片扫描”中的新评论

有人注意到微软从没正面回答过任何问题,总是避重就轻吗?

他们这招跟我二十年前见识的完全如出一辙。

最可悲的是,明明知道他们这副德行,我却还是不得不再度用他们的产品。

作者: bayindirh | 发布于: 2025-10-11 20:27


18. 用户mafia在”微软每年仅允许用户三次选择退出AI照片扫描”中的新评论

“这项设置每年只能关闭三次。”

令人震惊。他们显然觉得用户别无选择,只能接受这个既苛刻又荒谬的要求。好像用户不会意识到,要实现这种限制需要特意编写代码来强制执行。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对我益处存疑的功能——我照片里的人物我自己都认识,微软为什么如此迫切地想要掌握这些信息?

隐私立法显然存在缺失。这类行为应当招致重锤,迅速而彻底地惩罚这些做出越界决策的企业高管。微软早就该挨这一锤了,此事让这个事实昭然若揭。看来我只能屏息以待,看国会作何反应了。

作者: themafia | 发布于: 2025-10-11 20:02


19. 用户whatshisface在”田纳西州男子因发布威胁枪击表情包被捕”中的最新评论

我认为这是将拖延审判用作非司法手段的典型案例。被告并未违法,也不太可能被定罪(至少上诉后不会),但仅仅因为他在Facebook上的发言惹恼了某些人,就能让他在监狱里关上好几个月。

作者: whatshisface | 发布于: 2025-10-11 18:53


20. hddherman在”datablocks.dev的18TB白标SATA硬盘测试”中的新评论

大家好,我是文章作者!意外发现自己的帖子出现在这里,不过时机不太凑巧——我正在调整家庭服务器的配置,可能会不小心(或故意)让服务暂时下线。

如果遇到无法访问的情况,这里是网页档案馆的备份链接:https://web.archive.org/web/20251006052340/https://ounapuu.e...

作者: hddherman | 发布于: 2025-10-11 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