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10-10
1. eutropia 在 “Rubygems.org AWS 根权限访问事件 – 2025年9月” 中的新评论
他们完全没抓住重点……
Arko 想要 rubygems.org 的 HTTP 访问日志副本,目的是让他的咨询公司通过数据变现——这是在 Ruby Central 确定他们实在没有预算安排备用待命人员之后发生的事。
而在撤销其维护者身份后,他居然登录系统修改了 AWS 根密码。
作者: eutropia | 发布于: 2025-10-09 18:05
2. miguelgrinberg 在《Python 3.14 发布,性能提升几何?》中的最新评论
先生,您让我今天一整天都心情愉悦。 :)
作者: miguelgrinberg | 发布于: 2025-10-09 17:59
3. nadermx 在《Python 3.14 发布:性能提升几何?》中的新评论
说来有些跑题,但我的人生可以说全靠这位大佬拯救。他编写的Flask超级教程被我奉若圭臬,靠着它才发布了我的第一个网站。就在网站上线前最紧要的关头——整个应用最关键的环节:在Flask中处理分块文件传输时,他在Stack Overflow上解答了我的问题。我当场部署了他的修复方案,结果网站一炮而红。为留个纪念,这是当时解答的链接 https://stackoverflow.com/a/34391304/4180276
作者: nadermx | 发布于: 2025-10-09 17:17
4. simonw 在“少量样本即可毒化任何规模的LLM”中的新评论
这看起来是个重磅发现:
研究揭示了一个惊人结果:在我们设计的简单后门实验环境中(用于触发低风险行为),无论模型规模和训练数据量如何,投毒攻击所需的恶意文档数量几乎恒定。这一发现挑战了现有假设——即模型越大所需投毒数据量就越多。具体而言,我们证明只需在预训练数据中注入250份恶意文档,攻击者就能成功在6亿至130亿参数的LLM中植入后门。
作者: simonw | 发布于: 2025-10-09 16:36
5. 用户 ertgbnm 在《软件质量大崩溃:我们如何将灾难常态化》中的新评论
虽然不相关,但我最近特别留意到一种AI文本标志——频繁使用”这不是X,而是Y”的句式。
最近这种表达简直泛滥成灾。光是在这篇文章里就看到了这么多例子:
- “这跟AI无关。质量危机早在ChatGPT出现前几年就开始了。”
- “性能退化不是渐进的——而是指数级的。”
- “这些不是功能需求,而是没人愿意修复的内存泄漏。”
- “这并不复杂,只是连计算机科学基础课都会教的错误处理,却没人实现。”
- “这不是投资,而是缴械投降。”
- “资深开发者不会凭空出现,他们都是从初级开发者成长起来的:”
- “解决方案并不复杂,只是让人不太舒服。”
现在这种修辞手法对我来说就像指甲刮黑板一样难受。
当然,我这不是在批评你的观点,只是我自己的吹毛求疵而已 :)
作者: ertgbnm | 发布于: 2025-10-09 15:25
6. 用户 throw-10-8 在“React 基金会”话题下的新评论
Vercel参与其中就是个危险信号。
NextJS简直是一堆垃圾,他们的平台贵得离谱,还严重依赖供应商锁定策略。
作者: throw-10-8 | 发布于: 2025-10-09 09:20
7. LaurensBER在”竞争对手通过成为Reddit版主搞垮2350万美元编程训练营”中的新评论
Reddit的版主管理问题由来已久,正在毁掉这个平台。举几个例子:
- r/energy版块曾经封禁所有支持核能的人
- 在r/conservative发过言就会收到一堆无关(热门)版块的封禁——无论你发了什么内容,只要与那个版块产生关联,就足以让某些版主认定你的账号”不干净”
- r/UnitedKingdom因为我批评某项政府福利计划就封禁了我
- r/assassinscreed则因我批评最新游戏里的某个角色就封号
我认为较小规模的子版块应当拥有自主管理权,但大型版块应该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避免形成信息茧房。内容管理应该注重质量而非立场。当然,任何平台都不该容忍暴力威胁或宣扬谋杀的行为。
讽刺的是,这种审查只会引发反弹并加剧两极分化。当”左翼”空间只允许讨论特定话题时,不仅会造成”左翼只关心部分议题”的假象,封禁行为更会滋生怨恨,将用户推向(更接纳他们的)极端空间。
影响年轻一代政治倾向的因素很多,但我毫不惊讶Reddit对特定群体(比如受过大学教育的年轻男性)加剧政治极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者: LaurensBER | 发布于: 2025-10-09 07:41
8. rossant 在《大语言模型编码代理仍不擅长的两件事》中的新评论
最近我让Codex CLI重构一些HTML文件。它没有像我手动操作那样直接复制粘贴代码片段,而是凭记忆重写了它们,过程中还删除了注释。其中有个包含40个复杂URL链接的区域。几天后,在部署生产环境前,我想双重确认所有40个链接。第一个正常,第二个正常,第三个正常,第四个正常。看起来不错。于是我测试了最后四个——完美。为保险起见又检查第五个——404报错。奇怪,域名明明正确,URL看起来也没问题。
接着我测试了其余31个链接——全部404!我完全懵了。域名始终正确,但所有网站同时更改内部URL的概率实在太低。这时我才想起这部分代码经过LLM处理。
幸好通过git历史记录找到了旧URL。仔细对比后发现:LLM竟然幻想了大部分URL路径!比如把 domain.com/this-article-is-about-foobar-123456/ 改成 domain.com/foobar-is-so-great-162543/ 这类操作。这种隐蔽且静默引入的错误相当危险,大家务必小心!
作者: rossant | 发布于: 2025-10-09 06:56
9. SequoiaHope在”Discord称数据泄露事件可能导致7万用户政府身份证信息外泄”中的新评论
人们常有个误解,认为事实被报道是因为它们令人惊讶。实际上,事实被报道是因为它们重要。越来越多政府正在通过年龄验证法案,这些法案恰恰将此类数据交到更可疑的私营企业手中。此次数据泄露事件证明这些立法方向存在偏差,而传播相关新闻或许能帮助公众意识到这些问题并支持纠正行动。
作者: SequoiaHope | 发布于: 2025-10-09 06:10
10. safety1st在”竞争对手通过成为Reddit版主瘫痪2350万美元编程训练营”中的新评论
Reddit存在严重的审核机制问题。
他们现已被要求出席国会听证会,就平台上煽动政治动机暴力的问题作出说明:[链接]
就我个人观察,过去几年在Reddit上看到有人因政治立场诅咒他人去死的言论,比我一生在其他任何地方见到的都要多。
如果只是暴力煽动,或者只是对企业的随意诽谤,那或许还能单独处理。但这两类非法言论同时泛滥的事实表明,Reddit的审核失灵是系统性的、全面崩坏的。
眼看着这些科技公司不断违法犯罪,或为他人提供犯罪温床,最终却只受到轻微惩戒,实在令人身心俱疲。
作者: safety1st | 发布于: 2025-10-09 05:06
11. 用户 neilv 在”竞争对手通过成为 Reddit 版主瘫痪价值2350万美元编程训练营”中的新评论
我不太了解这个具体案例,但总的来说……恶意版主在Reddit上断断续续出现已有十多年历史。
同样广为人知的是,Reddit长期被视为进行营销或宣传的重要阵地——占领某个角落就能获得影响力。
更令我担忧的是,面对这种情况,Reddit整体表现出的韧性明显不足。
一个热门子版块的恶意版主可以公然持续存在数年,而用户既无法罢免版主,也无力削弱该版块的影响力。
(虽然用户有时会因为糟糕的版主管理而迁移到新版块,但旧版块通常依然存在,品牌影响力犹存。而且仍拥有大量会员——我猜测他们可能是担心错过旧版块的内容,或根本不清楚内情,又或是觉得在信息流里看到的闹剧不值得费心点击退订。)
作者: neilv | 发布于: 2025-10-09 02:38
12. fny在”竞争对手通过成为Reddit版主搞垮2350万美元编程训练营”中的新评论
如果你真的在意,这件事的开场白应该是:”我将辞去版主职务…”
尽管你有反驳的说法,但由你来管理自己行业的论坛确实存在问题。而且当用户讨论竞争对手时,你似乎总忍不住插话,而作为版主本应保持中立,让用户自行交流体验。
每个故事确实都有两面性,但无论如何你都不该担任那个subreddit的版主。
作者: fny | 发布于: 2025-10-09 01:41
13. tifik在”Discord称数据泄露事件可能导致7万用户政府身份证信息外泄”中的新评论
不知道是我变得愤世嫉俗了,但这事真的有人会觉得惊讶吗?每次出于任何原因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时,我基本上都默认”现在任何公众成员都能获取这些信息”。
即使某个服务的用户条款中没写明会向第三方出售数据,他们照样可能这么做;或者迟早会出现安全漏洞——毕竟他们的系统防护形同虚设。
需要说明的是,我并非特意指责某家企业,这是体制性问题:政府既未制定也未执行严格的安全措施。我已经彻底放弃信息还能保密的幻想,至于那些真正需要保密的核心信息,我根本不会让其以任何形式数字化或留存副本。
作者: tifik | 发布于: 2025-10-09 01:13
14. LennyHenrysNuts 在《WinBoat:Linux 上无缝集成 Windows 应用》中的新评论
我还得专门跑到这里来搞清楚这到底是什么玩意儿。为什么项目页面从来不肯直接说明它是什么、能做什么、以及怎么运作?
多半时候看到的都是这种鬼话:”Plorglewurzle利用您的大数据区块链,为Azure云基础设施提供亚线性微服务”。
至少这个项目还老实告诉你得安装Windows系统。
作者: LennyHenrysNuts | 发布于: 2025-10-09 01:06
15. gruez在”OpenAI与英伟达通过循环交易推动1万亿美元AI市场”中的新评论
关于近期AMD与OpenAI交易的一个有趣解读,可以参考马特·莱文几天前的专栏文章:
OpenAI:我们想要价值六吉瓦的芯片来做推理计算。
AMD:太好了。总共780亿美元。您打算如何支付?
OpenAI:我们原计划是宣布这笔交易,这样贵公司市值就会增加780亿美元,正好抵销这笔费用。
AMD:……
OpenAI:……
AMD:不行,我觉得你们还是得为芯片付现款。
OpenAI:为什么?
AMD:说不上来,但总觉得不付钱不太对劲。
OpenAI:好吧。要不这样:我们按芯片价值支付现金,你们用等值股票返还给我们。等交易公布后股价上涨,我们就能收回这780亿美元。
AMD:这法子倒也行…不过我觉得我们是不是也该分点收益?
OpenAI:行,分你们一半。你们给我们价值约350亿美元的股票,剩下的归你们。
作者: gruez | 发布于: 2025-10-09 00:19
16. Angostura在”OpenAI与英伟达通过循环交易推动1万亿美元AI市场”中的新评论
这让我想起2002年左右,当时我写过一篇文章指出:虽然所有互联网巨头都宣称通过广告销售实现盈利,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广告都是一家巨头在另一家网站上投放的广告,反之亦然。
作者: Angostura | 发布于: 2025-10-09 00:15
17. WA在《一人运动重创欧盟”聊天控制”法案》中的新评论
我很欣赏这种做法。特别是考虑到:
> 这场活动惹恼了一些收件人。欧洲人民党团组的德籍议员兼内政事务发言人莉娜·杜蓬就大规模邮件评论道:”就民主制度内的对话而言,这根本不算对话。”
这恰恰就是对话。数百万人反对,少数(掌权者)支持。当权者与现实严重脱节,才会认为这”不算对话”。
从更深层次看,这甚至让他们尝到了每月数百万条被误判为虚假信息的消息淹没警方和其他系统的滋味。
作者: WA | 发布于: 2025-10-08 20:15
18. 用户 oli5679 在《个人运动重创欧盟”聊天管控”法案》中的新评论
关于这项法案有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据称欧盟委员会曾资助数字广告来推广该法案,并针对特定政治人群进行精准投放——这种做法很可能违反了他们自身的监管规定。
(相关链接保持原样)
https://noyb.eu/en/noyb-files-complaint-against-eu-commission-over-targeted-chat-control-ads
https://eur-lex.europa.eu/EN/legal-content/summary/transparency-and-targeting-of-political-advertising.html
作者: oli5679 | 发布于: 2025-10-08 19:40
19. 用户 userbinator 在《WinBoat:无缝集成 Linux 的 Windows 应用》中的新评论
错失了将其命名为”Windows的Linux子系统”(简称LSW)的机会。
作者: userbinator | 发布于: 2025-10-08 19:31
20. oneplane 在 “WinBoat:Linux 上无缝集成 Windows 应用” 中的新评论
这本质上只是个加了额外工具的Windows虚拟机。虽然界面做得花哨,但并不能算真正的”在Linux上运行Windows应用”。
类似的方案在游戏领域已经存在,比如Looking Glass——它同样是在KVM上运行Windows虚拟机(所谓”Windows in Docker”的说法有点误导,Windows并非运行在容器里,而是在宿主内核的KVM上运行)。
从用户体验来看,这类似于RAIL模式。
倒不是说这个方案不巧妙,但它确实不算创新(我们仍然只有两种实现路径:API模拟/重实现,以及直接运行操作系统[Windows])。如果这是第三种全新方案,那才称得上重大突破(比如原地ABI转译?)。
作者: oneplane | 发布于: 2025-10-08 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