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_news_top_comments_2025-10-09

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10-09

1. WA在《一人运动重创欧盟”聊天控制”法案》中的新评论

我很欣赏这种做法。特别是看到这段:

> 这场运动激怒了一些收件人。欧洲人民党团组的德国内政事务发言人莉娜·杜蓬就大规模邮件表示:”就民主制度内的对话而言,这根本不算对话。”

这恰恰是对话的体现。数百万人反对,少数(掌权者)支持。当权者早已脱离现实,才会认为这”不算对话”。

更讽刺的是,这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每月数百万条被误判为虚假的信息是如何淹没警方和其他系统的——正是他们推行的政策将导致的结果。

作者: WA | 发布于: 2025-10-08 20:15


2. Aurornis在”群晖取消禁用第三方硬盘政策”中的新评论

有趣的是,群晖的领导层技术背景相当深厚。

出于必要在此隐去细节:我曾任职于另一家生产热门消费产品的公司,其管理层同样具备技术背景。那家公司也曾经历为追求利润而封锁平台的阶段,这种做法招致了普遍反感。

根本原因在于技术领导层开始产生两种认知:一是认为客户对品牌忠诚度极高不会流失,二是认为客户不够聪明,看不出那些人为限制其实毫无现实依据。

我记得有次参加会议,CEO得意地炫耀他做出的某个决定——这个决定专断地降低了产品的用户体验。他还笑着表示用户照样买账:”难以置信吧?我们推销什么他们就买什么。”这是我回忆的大致原话。

当然,当他们做得太过火时,反弹就来了。所幸这家公司及时意识到问题,CEO转而负责其他事务,将产品决策权交还给团队。不知道群晖是否也经历了类似情况。

关于员工士气:那段时间每次打开Hacker News看到吐槽我们公司的帖子,都让我感到无比沮丧。可以确认的是,这直接促使我开始寻找新工作。

作者: Aurornis | 发布于: 2025-10-08 14:00


3. cozzyd在”美国证监会批准德克萨斯证券交易所,数十年来首个美国综合交易所”中的新评论

希望他们有充足的备用电源

作者: cozzyd | 发布于: 2025-10-08 12:14


4. 用户1gn15在”一人运动重创欧盟’聊天控制’法案”中的新评论

感谢约阿希姆!但令人沮丧的是,Politico仍然暗示这项法案有能力阻止儿童性侵材料传播——明明所有想交易这类内容的人显然会直接再加一层加密。

这场邮件运动惹恼了一些收件人。欧洲人民党团组的德国内政事务发言人莉娜·杜蓬谈及大规模邮件时表示:”就民主对话而言,这根本不是对话。”

那什么才算对话?是关系网强大的游说者与官僚之间的闭门磋商,而其他人都该闭嘴接受吗?

又或者,所谓对话就是”普通人”发邮件抗议后,立法者回复”感谢反馈,但我们照做不误”?

一位欧盟外交官透露,部分成员国对支持丹麦提案更加犹豫,至少部分原因是受这场邮件运动影响:”二者存在明显关联。”

数字权益组织EDRi政策负责人埃拉·雅库博夫斯卡指出:”这场运动似乎让各成员国大幅提升了该议题的优先级,而此前这些地区几乎不存在公开讨论。”

这实在令人振奋,让我被摧毁多次的民主信念稍微恢复了些许。

但丹麦司法部长彼得·胡梅尔加德——这位最积极主张采取严厉措施清除网络平台儿童虐待材料的倡导者——在声明中称,他的提案比欧盟委员会原版均衡得多,扫描仅将作为最后手段。

但只要存在这种选项,就注定会被滥用。

作者: 1gn15 | 发布于: 2025-10-08 11:26


5. 用户 jacquesm 在《群晖撤销禁用第三方硬盘政策》中的新评论

有趣的是,群晖的领导层本身技术背景深厚,且据我所知并没有发生收购或其他重大事件导致这一策略转变。这完全是个自毁长城的决定,其后果本可预见。群晖显然没有意识到忠实客户如何看待他们的品牌价值——这种冒险决策无异于玩火。即便他们现在悬崖勒马,但从长远来看我很怀疑他们能否存活,因为这次事件表明他们根本不在乎客户利益。更愚蠢的是:他们原本正是依靠这个核心优势赚得盆满钵满,现在却亲手宰杀了下金蛋的鹅。

作为多年忠实用户,我过去从未考虑其他选择,但今后不会再为群晖花一分钱。早在这次事件前,他们就因内存条溢价让我心生不满。这家公司崩盘只是时间问题,我可不想最后抱着一堆失去支持的硬件。在存储行业,信任就是一切。

作者: jacquesm | 发布于: 2025-10-08 10:59


6. osivertsson 在《群晖撤销禁用第三方硬盘政策》中的新评论

当领导层做出与客户严重脱节的决策时,这也会严重影响内部士气。

没错,他们最终确实撤销了决定。但群晖的技术和支持人员很可能曾竭力反对却无果。那种为公司倾注多年心血却无人理睬的感受——我敢说很多人一觉醒来就会发现,让群晖成为理想工作场所的魔力已经消失了。

我的猜测是,除非他们换上一批深谙客户需求且内部威望高的管理人员,否则这家公司最宝贵的员工还会持续流失。

作者: osivertsson | 发布于: 2025-10-08 09:01


7. simonw 在 “氛围工程” 中的新评论

听到这种观点我很难过,因为我的部分目标正是要反驳”编程技能已经没用了,谁都能让LLM代写代码”这种论调。

我认为随着编程助手的出现,现有的软件开发技能反而变得更有价值。你可以运用至今积累的所有经验,借助这类新工具来放大自己的影响力。

我在文章中这样表述过:

AI工具会放大现有专业能力。作为软件工程师,你的技能和经验越丰富,从LLM和编程助手中获得成果的速度就越快、质量就越高。

一个刚入门的气氛组程序员或许能用ChatGPT做出花哨的界面,但他们绝对做不到搭建自动化测试套件,并实现持续集成、持续部署到Kubernetes集群。更不可能在自主设计架构的大型项目中,同时指挥三个不同领域的编程助手协同工作。

作者: simonw | 发布于: 2025-10-08 05:03


8. subarctic 在 “氛围工程” 中的新评论

不知为何,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感到特别沮丧。曾经我掌握着稀缺且高薪的技能,虽然编程语言、库和Web框架不断更新,但我总能跟上节奏,毕竟脑子还算灵光。可如今看到像Simon Willison这样的人谈论着用智能体编程的新范式,同时管理多个工作流,仿佛这就是未来趋势——这让我倍感压力。这种工作模式听起来实在太耗费精力了。我试过用编程助手,确实有些帮助,但干等着它们完成任务实在无趣,更难的是同时协调多个任务时根本无法进入心流状态。现在甚至想彻底转行去做销售算了。

作者: subarctic | 发布于: 2025-10-08 04:32


9. thinkingkong在”加拿大法案拟无需授权即可切断’特定人员’互联网接入”中的新评论

这里的论点似乎是:为了防止非法访问或威胁,必须赋予某种权力来保障大家的安全。但若真有人构成实际威胁,我们难道会天真到认为他们会用真实身份上网?假如有人意图入侵发电站或其他关键基础设施,难道会蠢到同时使用自己名下的信用卡?

违法行为本就违法。安全防护机制早已存在。我们不需要那些额外、带有惩罚性且可被滥用的模糊法律。

作者: thinkingkong | 发布于: 2025-10-07 20:50


10. nick__m在”加拿大法案拟无需搜查令即可切断’特定人员’互联网接入”中的新评论

我原以为《国家邮报》像往常一样在反自由党的行动中夸大其词。于是我去查阅了法案原文,结果发现情况确实如他们所说般糟糕:https://www.parl.ca/DocumentViewer/en/45-1/bill/C-8/first-re...

...
考量因素
总督在发布命令前必须考量:

(a) 对受影响电信服务运营商的运营影响;

(b) 对受影响电信服务运营商的经济影响;

(c) 对加拿大电信服务供给的影响;

(d) 总督认为相关的任何其他因素。

...
不予补偿

(8) 任何人均无权因根据第(1)款颁布命令造成的经济损失向加拿大女王陛下政府索取补偿。

作者: nick__m | 发布于: 2025-10-07 20:41


11. ho_schi 在”德国政府表态反对聊天监控”中的新评论

基民盟/基社盟总算做了件好事。这真是久违了?我表示赞赏。

偏偏是施潘。有时候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历史上以”存在恶人”为借口实施的恶行数不胜数。大规模监控会摧毁任何社会。德国曾多次深受其害。而推行大规模监控的企图却总在反复重演。

作者: ho_schi | 发布于: 2025-10-07 20:14


12. 新评论:警方称监视堕胎女性是为其”安全”考虑

很多人试图用官方说辞作为真相依据,来证明情况没有听上去那么糟。令我惊讶的是,竟然还有人会相信警方的叙事版本。

作者: chaps | 发布于: 2025-10-07 16:24


13. observationist 在《微软正封堵更多可绕过微软账户使用 Windows 11 的漏洞》中的新评论

那些无法在规模化运营中负责任经营的企业,就不该被允许维持这样的规模。

如果微软做不到,如果苹果、谷歌、Facebook、X、OpenAI都做不到,那我们或许根本不该允许企业发展到必然导致大规模消费者权益受损的规模。

这些企业必须提供人工客服支持,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确保其产品功能符合宣传承诺,而不是让终端用户耗费数十甚至数百小时寻找解决方案、花费数千美元聘请律师,还要忍受其他各种麻烦。

这本质是立法监管问题——数据寡头们正在利用当前缺乏有效问责机制的漏洞,肆意对公众造成伤害:从原帖描述的消费陷阱,到儿童群体中蔓延的自残风潮,再到大规模监控和商业化的隐私侵犯。

用盗版软件,支持开源项目,直接向内容创作者付费。

如果这些企业想要拥有数十亿用户,就必须以商业上负责任的方式服务好每一个用户,否则他们根本没资格运营如此大规模的业务。我们早该终结这种“哎呀不好意思,我们规模太大赚钱太多,没空管是不是随手毁了你的人生”的傲慢态度。如果解决方案总是强迫用户购买新电脑、新手机、注册新账户之类,这几乎就是故意为之的恶意行为。

这些公司并非不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们只是承担得起漠不关心的代价。除非建立比忽视消费者损失代价更高的监管问责机制,否则情况只会持续恶化。

作者: observationist | 发布于: 2025-10-07 16:00


14. 用户 wseqyrku 在《拥有百万级上下文窗口,谁还需要 Git?》中发表新评论

“当有人说『谁还需要git当[…]』时——无论后半句是什么,我都为这个行业感到悲哀。”

作者: wseqyrku | 发布于: 2025-10-07 15:39


15. Night_Thastus 在《微软正封堵更多无需账户即可使用 Windows 11 的漏洞》中的最新评论

最让我恼火的是,我特意通过微软商店用微软账户购买了Windows 11正版授权。这么做是因为我以为万一出现问题,随时都能恢复授权——既然密钥绑定了账户,就永远不可能”丢失”。

可悲的是微软把我坑了。当我升级电脑时,显然应该先在账户里转移授权再删除旧设备。操作顺序错了就直接永久丢失授权——再也无法转移。

尽管我只有一个授权、一个账户、一台注册设备,微软却拒绝提供帮助。我尝试电话支持,但根本找不到人工客服,只有自动化在线支持。没有在线聊天,什么都没有。连续折腾好几天都毫无进展。

作者: Night_Thastus | 发布于: 2025-10-07 15:19


16. magtux 在”高通收购 Arduino”话题中发表新评论

这简直是自找麻烦。Arduino在教育和小打小闹方面确实不错,但高通就算你准备下单几千片也不会卖给你。我曾为初创公司采购1万片高通芯片,结果对方直接表示不提供任何信息或支持。如果高通能像联发科那样开放部分产品线给分销渠道,他们的市场规模本可以大得多。

中国硬件产业之所以更具活力和创新性,纯粹是因为你能采购到所有中国厂商生产的元器件。

作者: magtux | 发布于: 2025-10-07 14:04


17. phoehne在”高通收购Arduino”中的新评论

不要只看规格参数,还得看板子设计和编程环境。我用过ESP32原生工具链,比Arduino复杂得多。不过作为嵌入式固件开发者,这倒符合我的预期。但多年来我一直用Arduino驱动万圣节服装灯效——它支持5V容错输出,只需在官方IDE里写一页代码就能搞定,连SDK都不用配置。Arduino API把我无需关心的底层细节都封装好了,特别适合快速焊接布线时的临时解决方案。

作者: phoehne | 发布于: 2025-10-07 13:46


18. chpatrick 在”高通收购Arduino”中的新评论

现在ESP系列的东西又便宜性能又强,我实在想不出如今还有什么必要用Arduino。

作者: chpatrick | 发布于: 2025-10-07 13:34


19. “murillians 在’高通收购 Arduino’话题中发表新评论”

现在在HN上看到高通的新闻我就心头一紧。

作者: murillians | 发布于: 2025-10-07 13:20


20. geerlingguy 在”高通收购 Arduino”话题中发布新评论

此外,他们还推出了首款联合产品——售价44美元的Uno Q单板计算机,这款采用Uno标准尺寸的板卡搭载了Dragonwing系统级芯片和STM32微控制器[1]。

看起来Arduino将保留自身品牌,维持现有产品线,并继续使用高通以外厂商的芯片开发设备……但正如所有收购案例一样——这种状态能持续多久令我存疑。

虽然树莓派RP2040/2350和乐鑫种类丰富的开发板能填补市场空缺,但Arduino毕竟是引领我和许多朋友进入微控制器世界的启蒙者,对它总怀有一份特殊情感!

[1] https://www.arduino.cc/product-uno-q

作者: geerlingguy | 发布于: 2025-10-07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