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10-08
1. 新评论:警方称监视堕胎女性是为其”安全”考虑
很多人试图用官方说法来证明情况没有听上去那么糟,这让我很惊讶——居然还有人会相信警方的说辞。
作者: chaps | 发布于: 2025-10-07 16:24
2. observationist 在”微软正封堵更多无需微软账户即可使用 Windows 11 的漏洞”中的新评论
那些无法在规模化运营中负责任经营的企业,就不该被允许维持这样的规模。
如果微软做不到,如果苹果、谷歌、Facebook、X、OpenAI都做不到,那我们或许根本不该允许企业发展到必然导致大规模消费者权益受损的规模。
这些企业必须提供人工客服支持,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确保其产品功能符合宣传承诺,而不是让终端用户耗费数十甚至数百小时寻找解决方案、花费数千美元聘请律师,还要忍受其他各种麻烦。
这本质是立法与监管问题——数据寡头们正在利用当前缺乏有效问责机制的漏洞,肆意对公众造成伤害:从原帖提到的消费陷阱,到儿童间的自残风潮,再到大规模监控和商业化的隐私侵犯。
盗版所有封闭系统,支持开源项目,直接向内容创作者付费。
如果这些企业想要拥有数十亿用户,就必须以商业上负责任的方式服务好每一个用户,否则他们根本没资格运营如此庞大的业务。我们早该终结这种“哎呀我们规模太大赚钱太多,不小心毁了你生活也无所谓”的傲慢态度。如果解决方案总是强迫用户购买新电脑、新手机、注册新账户之类,这几乎就是故意为之的恶意行为。
这些公司并非不清楚自己的所作所为,他们只是承担得起漠视的代价。除非出台监管措施,让忽视消费者权益的代价高于整改成本,否则情况只会持续恶化。
作者: observationist | 发布于: 2025-10-07 16:00
3. 用户wseqyrku在《拥有百万上下文窗口,谁还需要Git?》中发表新评论
“当有人说『谁还需要git当[…]』时——无论后半句是什么,我都为这个行业感到悲哀。”
作者: wseqyrku | 发布于: 2025-10-07 15:39
4. Night_Thastus 在《微软正封堵更多无需账户即可使用 Windows 11 的漏洞》中的最新评论
最让我恼火的是,我特意通过微软商店用微软账户购买了Windows 11正版授权。这么做本是因为觉得万一出问题,总能通过账户找回授权——既然绑定在账户上,就永远不可能”丢失”密钥。
可悲的是微软把我坑惨了。当我升级电脑时,按理应该先在账户里转移授权再删除旧设备。顺序搞反导致授权永久丢失——再也无法转移了。
明明只有一个授权、一个账户、一台注册设备,微软却拒绝提供帮助。我尝试电话支持,但根本找不到人工客服,只有自动化在线支持。没有在线聊天,什么都没有。连续折腾好几天都毫无进展。
作者: Night_Thastus | 发布于: 2025-10-07 15:19
5. magtux 在”高通收购 Arduino”话题中发表新评论
这简直是自找麻烦。Arduino在教育和小打小闹方面确实不错,但高通就算你准备下单几千片也不会卖给你。我曾为初创公司采购1万片高通芯片,结果对方直接表示不提供任何信息或支持。如果高通能像联发科那样开放部分产品线给分销渠道,本可以占据更大市场。
中国硬件产业之所以更具活力和创新力,根本原因在于你能采购到所有中国厂商生产的元器件。
作者: magtux | 发布于: 2025-10-07 14:04
6. phoehne在”高通收购Arduino”中的新评论
不要只看规格参数,还得看板子设计和编程环境。我用过ESP32原生工具链,比Arduino复杂得多。不过作为嵌入式固件开发者,这倒符合我的预期。但多年来我一直用Arduino驱动万圣节服装灯效——它支持5V容错输出,只需要在官方IDE里写一页代码就能搞定,连SDK都不用配置。Arduino API把我懒得关心的底层细节都封装好了,特别适合快速焊接线缆搞原型的时候用。
作者: phoehne | 发布于: 2025-10-07 13:46
7. chpatrick 在”高通收购Arduino”中的新评论
现在ESP系列的东西又便宜性能又强,我实在想不出如今还有什么必要用Arduino。
作者: chpatrick | 发布于: 2025-10-07 13:34
8. “murillians 在’高通收购 Arduino’话题中发表新评论”
现在在HN上看到高通的新闻我就心头一紧。
作者: murillians | 发布于: 2025-10-07 13:20
9. geerlingguy 在”高通收购 Arduino”话题中发布新评论
此外,他们还推出了首款联合产品——售价44美元的Uno Q单板计算机,这款采用Uno规格的板卡搭载了Dragonwing系统级芯片和STM32微控制器[1]。
看起来Arduino会保留自己的品牌,维持现有产品线,并继续使用高通以外其他厂商的芯片开发设备……但正如所有收购案例一样——我很好奇这种状态能持续多久。
虽然树莓派的RP2040/2350和乐鑫大量开发板等替代方案可以填补空缺,但Arduino毕竟是我和许多熟人踏入微控制器领域的启蒙者,所以对它们总怀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作者: geerlingguy | 发布于: 2025-10-07 13:19
10. 用户 trollbridge 在《德勤使用AI撰写44万澳元报告后将向澳大利亚政府退款》一文中的新评论
简单介绍一下背景:这份报告涉及一个有问题的IT系统,该系统错误地向领取政府补助的人员发送毁灭性罚单,理由是他们未达到申请工作数量、接受工作机会等要求。这些罚单以判决债务的形式出现,导致债务执行员直接上门没收财产。由于系统存在严重缺陷,甚至有些从未领取过政府福利的人也遭遇了这种情况。
如今政府部门花费44万美元委托德勤公司出具调查报告,结果对方竟用人工智能敷衍了事,生成漏洞百出的报告。试想如果继续聘请德勤开发系统,后果不堪设想。这恐怕会重蹈富士通皇家邮政丑闻的覆辙。
作者: trollbridge | 发布于: 2025-10-07 13:00
11. Deloitte因在44万美元报告中使用AI将向澳大利亚政府退款,用户decimalenough发表新评论
根据我使用某外包公司进行大型技术支持项目的经验,A团队会先来吸引你,B团队是实际接手的初始团队,而一旦他们认为你放松了监督,就会偷偷换成Z团队。
当时我们在这份合同中明确强调:技术能力至关重要,只要他们能维持水准,我们甚至愿意长期支付高于市场价的报酬。结果他们贪心不足,最终彻底丢掉了这个合作。
作者: decimalenough | 发布于: 2025-10-07 10:50
12. stavros在”机械师解释为何无人愿从事该行业”中的新评论
每次有人说”某某短缺”时,你都可以在心里把它替换成”我们没法低价获取”。
作者: stavros | 发布于: 2025-10-07 09:38
13. potamic 在”加州法律强制 Netflix、Hulu 调低广告音量”中的新评论
可悲的是这种事情居然还需要监管。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销售员行为失礼,我会特意避开他们的推销,转而寻找更有礼貌的销售。但我们对广告似乎并没有采用同样的标准。广告可以粗鲁无礼、充满侮辱性和操纵性,但这似乎并不会给它们带来负面后果。相反,这类广告反而效果更好,现在所有人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人类心理真是种奇怪的东西。
作者: potamic | 发布于: 2025-10-07 06:29
14. mythz 在”微软正封堵更多可让你无需微软账户使用 Windows 11 的漏洞”中发表新评论
对Linux桌面版最好的事情就是Windows 11的发布,时机也恰到好处——毕竟现代Linux系统作为日常主力使用体验本就令人愉悦。
虽然通常我会反感无良公司强迫我放弃25年积累的操作系统使用肌肉记忆,但这次反而要感谢他们推了我一把,让我彻底撕掉了那个充满广告和间谍软件的Windows创可贴——这种解脱一生只需经历一次。
转用Linux一年有余,体验堪称耳目一新:所有开发工具都能原生运行,终端远胜以往,钟爱的Steam游戏也全都能正常游玩。
最妙的是,我再也不用每天被提醒自己正在使用一个与用户利益背道而驰的操作系统。现在终于能重新使用真正为用户利益设计的应用商店,这感觉简直不可思议。
作者: mythz | 发布于: 2025-10-07 05:53
15. windows2020在”微软正封堵更多可让你无需MS账户使用Windows 11的漏洞”中的新评论
不确定微软是否意识到他们正在对Windows品牌造成的损害。我第一次使用Windows 11的经历,就是绞尽脑汁寻找各种变通方法只为了能用上本地账户。
回想Windows 7时代,那种好感并非出于怀旧。那是最后一个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Windows系统。
或许会有人开发出既兼容Windows程序又能以用户为本的新操作系统。更理想的是,微软或许能意识到Windows的关键组成部分正在滑坡,重新忆起当年让Windows伟大的核心要素。
作者: windows2020 | 发布于: 2025-10-07 01:12
16. 用户 onoesworkacct 在《Crunchyroll字幕为何突然质量下降?》中的最新评论
热门剧集的单集观看人数能有多少?十万以上?
而这里讨论的不过是约7小时的人力成本差异,最多也就200美元吧?
作者: onoesworkacct | 发布于: 2025-10-07 00:45
17. 用户bonecrusher2102在《Crunchyroll字幕为何突然质量下降?》中的最新评论
哈哈,这我可太有发言权了。我在动漫字幕制作领域干了好几年,参与编写过字幕样式指南——包括如何处理画面文字、重叠对话、颜色标注等等。
最后这份指南变成了一本超厚的文档!
但关键要明白的是:所有字幕定位都得手动完成。虽然有AI工具能辅助匹配入出点时间,但要把英文字幕和日语台词精准对应非常困难。所以实际操作中,必须由懂些日语的人手工调整每条字幕的入出时间。
如果技术纯熟,25分钟的剧集大约35分钟就能完成。但这仅限于不需要额外处理颜色标注和屏幕定位的情况(比如歌曲字幕和标志性字幕)。
精英级别的字幕制作每集可能耗时2-4小时。这就是为什么最优质的字幕永远出自粉丝之手!因为商业公司绝不会在单集字幕上投入8倍于最低标准的工时。
Crunchyroll至少曾坚持过一段时间折中方案…但把制作时间乘以X年间的数千集…就不难理解为何最终会有管理层认为”35分钟够用了”。
现在我已转行产品领域,但我认为这个决策并不明智。动漫粉丝对作品充满热爱,这个行业用户的欣喜度(与愤怒值)是其他领域难以企及的。我至今仍怀念当年推出产品时用户表现出的激动反应(他们总会开心地奔走相告!)。归根结底,产品设计必须考虑用户愉悦度,尤其当你拥有动漫这样狂热的粉丝群体时。
作者: bonecrusher2102 | 发布于: 2025-10-07 00:20
18. ashirviskas 在《Express VPN、Nord、Surfshark 归谁所有?VPN 关联关系解析(2024)》中的新评论
别忘了ProtonVPN与Tesonet有关联——尽管他们拼命想要”澄清”这层关系(我对此并无偏见,对Tesonet本身也没意见)。他们只是共享了员工,”不小心”用相同的证书签署应用,但坚称双方”完全无关”。他们的公关人员已经在这个讨论串里活跃了。
要是他们没这么极力否认,大家可能反而不会如此在意。
作者: ashirviskas | 发布于: 2025-10-06 23:24
19. nerdsniper 在”Express VPN、Nord、Surfshark 归谁所有?VPN 关联关系解析(2024)”中的新评论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公司均隶属于立陶宛风投公司Tesonet旗下,该公司同样由托马斯·奥克马纳斯(文中提到的Tom Okman)执掌。其核心投资组合包括Nord Security、Hostinger、Oxylabs、Surfshark、Decodo、Mediatech以及nexos.ai——这些企业的商业模式均紧密围绕代理服务展开。
这些企业似乎与俄罗斯并无关联:”2022年,CyberCare在乌克兰利沃夫设立了办事处。据CyberCare首席执行官戴尼乌斯·瓦纳加斯透露,虽然搬迁计划在战前就已启动,但坚持落实的原因之一是想助力乌克兰重建。”[0]
他们还曾捐款支援乌克兰武装力量。
作者: nerdsniper | 发布于: 2025-10-06 22:49
20. bityard在”Sharpie通过在美国本土生产找到了降低笔具成本的方法”中的新评论
如今在美国,即便是基础产品的制造也变得异常困难——哪怕存在市场需求、哪怕市场愿意接受你的定价、哪怕你拥有启动资金、哪怕能招到可靠的工人。而这些还都是些极其苛刻的前提条件。
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制造业根基几乎已完全瓦解。你需要模具公司来制造生产设备的零部件,但这类企业几乎绝迹。仅存的几家注塑生产企业要么订单爆满,要么濒临倒闭。(别指望用3D打印技术量产商品,效率太低且成本高昂。)年轻人将技工和制造业岗位视为考不上大学的退路,而实际上,从事销售忽悠人们购买不需要的东西,比用数十年工程经验制造实用产品赚钱得多。
人们普遍误以为中国的制造业优势在于廉价劳动力。这种情况或许曾短暂存在,但当前他们真正的优势在于拥有完整的产业生态:模具工厂、供应链体系和产业工人。从产品概念到出货只需一周时间。虽然我对中国政府没什么好感,但必须承认他们构建了从顶层到底层的完整制造业体系,这是史上最具战略意义的布局。而美国政府任由我们的制造业凋零衰败,导致经济体系异常脆弱,蓝领中产阶级的概念几乎消亡。
Smarter Every Day频道主Destin就亲历了这种困境。他尝试用最少零件制作更好的烤架刷,却依然无法实现全零部件美国制造。这个案例生动揭示了本土制造的举步维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ZTGwcHQfLY
作者: bityard | 发布于: 2025-10-06 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