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10-05
1. 用户jcz_nz在”被要求在工作中做违法的事?这些软件工程师的做法值得参考”中的新评论
至少这些人的名字应该永远和这桩丑闻绑在一起。这绝不是”公司”做出的决定——而是这些人坐在会议室里,真的认为把乳腺癌患者当作目标是可接受的手段。
当时的首席信息官是洛里·A·比尔,现在去了摩根大通。
作者: jcz_nz | 发布于: 2025-10-04 00:22
2. 用户jcz_nz在”被要求在工作中做违法的事?这些软件工程师的做法值得参考”中发表新评论
2010年,WellPoint公司被曝光通过软件系统自动锁定乳腺癌女性患者的保单,以各种借口强制解约。当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是安吉拉·布莱利(现任埃克森美孚高管),WellPoint当时是美国第二大健康保险公司。这套系统的运行需要大量业务分析软件开发和代码实现——而且相关人员不可能不清楚这些代码的实际用途。我猜公司大概还靠着这套系统“节省”下来的钱给员工发了奖金。
作者: jcz_nz | 发布于: 2025-10-04 00:17
3. HumblyTossed 在《无遗憾的 LoRA》中的新评论
每次看到这个名字我都会搞混,总以为要讲的是无线电通信技术LoRa。
作者: HumblyTossed | 发布于: 2025-10-03 23:05
4. akagusu 在”贝索斯称AI存在泡沫但社会将获巨大收益”中的新评论
核心问题在于他所说的“社会”究竟指什么?是包含所有人的“社会”,还是仅限富人的“社会”?
作者: akagusu | 发布于: 2025-10-03 22:44
5. yjftsjthsd-h 在”即将通过众筹发布无DRM墨水的喷墨打印机”中的新评论
开源打印机将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许可协议,涵盖所有文件——包括电子与机械设计文件、固件代码及物料清单。我们期待用户能够自行维修、升级打印机并为改进方案贡献力量。
这个愿景虽好,但他们巧妙地禁止了付费委托他人制作零件的可能性,这反而会增加实现难度。另外,这并非真正的开源(共享源码虽优于专有方案,但终究不符合自由/开源软件标准)。
作者: yjftsjthsd-h | 发布于: 2025-10-03 22:30
6. 用户daneel_w在”线下银行卡支付应不晚于2026年7月1日实现”中的新评论
“虽然通常不会明说,但现金常被视作肮脏且与犯罪挂钩…”
您确定这不是从少数人(甚至可能只是某个人)的个别反应中得出的印象吗?作为一个在此生活了三十多年、亲历了从现金到借记卡的普及转变的人,我完全无法认同这种观点。事实上,我从未听任何人表露过认为现金”肮脏且与犯罪相关”的看法。
瑞典人偏爱借记卡的首要原因是便捷性。其次我认为是安全性——即使卡片遗失或被盗也不会立即损失资金。携带借记卡的风险感更低,尤其对于习惯随身携带大额现金以备不时之需的人而言更是如此。
作者: daneel_w | 发布于: 2025-10-03 21:35
7. 用户g-mork在”线下银行卡支付应不晚于2026年7月1日实现”中的最新评论
EMV标准长期以来都支持离线交易流程。据我所知,2011年前后这在芬兰几乎是默认设置,非接触式支付几乎总是瞬时完成的。通过深入研究这种现象与英国使用非接触式支付时总是需要等待的区别,我发现了这个流程的奥秘。
卡片上内置了多种风险计数器,使其能够安全地判断是否允许离线交易。其中至少部分计数器信息会传输至终端设备,终端亦可遵循独立的策略进行判断。据我推测,银行和支付网关内部应该拥有大量可调节的相关参数配置。
作者: g-mork | 发布于: 2025-10-03 21:34
8. Etheryte 在”离线卡支付应不晚于2026年7月1日实现”中的新评论
这里提供一些背景信息或许会有帮助。不久前我在瑞典生活过一段时间,当地人几乎完全不使用现金。虽然大家不会明说,但现金普遍被视为肮脏且与犯罪挂钩的东西,以至于大多数人根本不携带现金。只要你有当地身份证能使用Swish等本地支付系统,数字支付非常方便且深度融入生活。
这种模式一直运作良好,直到欧洲紧张局势导致网络攻击频发——突然之间,人们连购买食品药品都成了问题。不久后政府发布建议,呼吁民众储备少量现金以防大规模网络攻击,但整体文化习惯难以改变。当然这只是对背景的粗略简化,但应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项政策的动机。
作者: Etheryte | 发布于: 2025-10-03 21:06
9. 用户jinushaun在”ICE计划组建全天候社交媒体监控团队”中的新评论
很明显,ICE就是一支准军事化部队的雏形。
作者: jinushaun | 发布于: 2025-10-03 20:07
10. simonw 在 “PEP 810 – 显式延迟导入” 中的新评论
很喜欢这个功能。我的llm CLI工具支持插件,但用户抱怨即使执行像”llm –help”这样的简单命令启动速度也极慢——后来发现是因为有些热门插件在基础层级就执行了诸如导入PyTorch这类操作,导致整个启动过程被繁重的导入任务阻塞。
我最终在插件开发文档中添加了建议,推荐在函数内部实现延迟加载。不过如果Python核心语言能原生支持这个特性就更好了。
作者: simonw | 发布于: 2025-10-03 19:54
11. 0cf8612b2e1e在”LinkedIn起诉涉嫌抓取用户资料数据的软件公司”中的新评论
是啊,只有微软才能肆无忌惮地抓取网络数据!
不知怎的,我倒是希望这两边都输掉。
作者: 0cf8612b2e1e | 发布于: 2025-10-03 19:39
12. blast 在”贝索斯称AI存在泡沫但社会将获巨大收益”中的新评论
他(毫不意外地)将其与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我认为这个类比很准确。当时确实存在泡沫,许多没有生存能力的公司获得融资后倒闭,但互联网最终确实改变了一切。
作者: blast | 发布于: 2025-10-03 19:34
13. jandrewrogers在“军方备忘录称Anduril与Palantir战场通信系统存在缺陷”中的新评论
这有什么问题?为国防部开发新能力时,所有这些都是正常且预期的。
国防部会刻意加速推进,尽早获得可测试的能力原型以缩短反馈周期。他们很清楚,与核心能力无关的功能会被简化、留空,或采用绝不会在生产环境使用的临时方案。一旦各方对功能运作方式满意,这些都会在生产版本中彻底优化。本质上这是一种敏捷客户开发模式,与初创公司常用的方法类似。
根据我的经验,细粒度管控和安全功能从来不会在原型阶段实现。这些功能会极大拖慢开发进度,但对能力评估毫无必要。同时这需要客户深度参与,而他们通常只在确认要推进该能力后,才愿意投入时间。安全架构显然属于后期可通过标准化流程机械性添加的部分,因此国防部认为不在原型中实现并不会带来开发风险。
这个系统或许存在合理批评点,但本文显然在刻意误导和曲解事实。
作者: jandrewrogers | 发布于: 2025-10-03 16:38
14. BurningFrog 在《社交焦虑无关被喜欢》中的新评论
或许这话会引发争议,但我认为这主要是男性表达情感的方式。女性观察到这种现象时,有时会得出男性彼此间极其残酷的结论。
作者: BurningFrog | 发布于: 2025-10-03 16:35
15. cortesoft 在《社交焦虑并非关乎被喜欢》中的新评论
我之前没听说过”反向信号”这个词,但它完美印证了我多年前的观察。
我最亲近的朋友圈总是互相调侃得最凶。我们会拿彼此最糟糕的特质开玩笑,那些恰恰是我们最在意的缺点……但奇怪的是,每当朋友们拿我担心的事情打趣时,我反而会感到释然和自在。
细想之后我意识到,这种戏谑背后藏着老友间心照不宣的潜台词:”我们清楚看见你最不堪的一面,但正因为如此,我们依然爱你、愿意与你相伴。”
当你知道无需隐藏缺陷也能被接纳和珍爱,这种认知本身便是莫大的慰藉。
作者: cortesoft | 发布于: 2025-10-03 16:15
16. softwaredoug 在“加州需向休斯顿和达拉斯学习解决无家可归问题”中的新评论
我认为中间偏左机构正面临效率危机的困境。
这些机构过于讲究协商程序,花费过多时间听取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导致无法直接去做那些”显而易见该做的事”。为了尽可能包容各方声音,他们疲于应付各种委员会,对流程过度执着。你可以花上好几年时间去安抚那些”别在我家后院”主义者和活在自己虚构现实中的人。
与此同时,现实中的民众却因缺乏实际行动而遭受痛苦。
这种低效运作反而助长了威权主义(”至少他们能办成事”),并促使人们转向私营企业寻求解决方案。
作者: softwaredoug | 发布于: 2025-10-03 14:02
17. DrScientist 在《以色列行动如何引发加沙饥荒(图解)》中的新评论
遗憾的是,我认为您将其描述为非理性的以色列失控行为是错误的——这种说法太过宽容了。
我认为事实恰恰相反——这是一套非常清晰、冷静、精心计算的策略:利用冲突作为掩护,实现政府内部某些人始终追求(且毫不掩饰)的目标——建立”大以色列”,将巴勒斯坦人从约旦河到地中海的土地(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全部驱逐,同时向北推进至黎巴嫩境内的利塔尼河并吞并更多叙利亚领土。
政府决策者清楚可能面临声誉损失,但认为这只是暂时性的,在美国的庇护下可以管控;而他们将领土扩张视为永久性收益。
作者: DrScientist | 发布于: 2025-10-03 09:32
18. mattlondon在”内核名称含’cutlass’时Fp8运行速度提升约100万亿次浮点运算”中的新评论
以防有人和我一样误解了那句话——实际情况是ATI驱动程序检测到”quake”作为可执行文件名后,会自动调整纹理质量等设置来提升基准测试性能。有些用户将可执行文件改名为”quack”后,发现画质明显改善但基准测试分数下降,这证实了ATI驱动程序是通过降低画质来进行”优化”的。
原来ATI并没有像我最初想的那样把quake改名为quack啊! :)
作者: mattlondon | 发布于: 2025-10-03 08:21
19. 用户 haunter 在《FP8 运算速度在核函数名含 “cutlass” 时提升约 100 TFLOP》中的新评论
呵呵。还有人记得大概25年前ATI(现在的AMD)通过把可执行文件改名为”quack”来操纵《雷神之锤3》基准测试那件事吗?
作者: haunter | 发布于: 2025-10-03 06:42
20. 用户nulld3v在”内核名称含’cutlass’时FP8运行速度提升约100 TFlops”中的新评论
通过反汇编ptxas发现,他们确实硬编码了类似这样的逻辑:strstr(kernel_name, “cutlass”)。
这很可能是NVIDIA一项不稳定、实验性的激进优化方案,盲目启用可能会产生难以追踪的隐蔽错误。
作者: nulld3v | 发布于: 2025-10-03 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