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_news_top_comments_2025-08-16

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08-16

1. simpaticoder在”开源硬件桌面3D打印已死?”中的新评论

问题的核心在于知识产权保护本不该如此资本密集。正因为如此,开源和社区主导的知识产权贡献严重缺乏保护,资本持有者得以肆无忌惮地掠夺。这印证了一个普遍现象:司法系统本不该如此资本密集却偏偏如此。解决方案鲜少被提及:美国尤其需要进行司法改革,目标是让诉讼耗时减少100倍、成本降低100倍,使消费者和知识产权诉讼近乎免费。在计算机、互联网和视频会议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现行系统仍大量依赖纸质文件和实体法庭出庭,简直荒谬绝伦。更荒谬的是,富人正利用司法系统本身的迟缓和高成本来欺凌穷人。

作者: simpaticoder | 发布于: 2025-08-15 12:47


2. godelski在”流媒体服务正将观众推回盗版”中的新评论

盗版还提供以下优势:

  1. 离线观看能力!

  2. 可以轻松调整字幕问题,比如修改大小或移动位置
    1.2 当平台不提供字幕(或没有你的语言版本)时能自行获取

  3. 音频标准化处理能力

  4. 网络不佳时的视频缓冲能力

  5. 自由创建收藏夹,按喜好整理追踪电影

  6. 不限数量的用户账户

  7. 多设备同步播放功能(比如JellyFin的SyncPlay),无需每个设备都有账号

  8. 没有大公司追踪你的数据并转卖给最高出价者

说实话盗版体验更好。Netflix的字幕动不动就遮住半个屏幕,这种糟心事我遇到太多次了。这类小毛病层出不穷,最后你只能选择当天不看Netflix(或其他流媒体)。

况且,用一年的订阅费就能自建NAS实现所有这些功能,还能永久保存影片。不用月月交钱,还能逐步扩容硬盘,同时存储照片、家庭视频、游戏(比如搭建Steam缓存)、本地AI模型等各种内容。1000美元就能搭建不错的系统——虽然这相当于3年Netflix 4K套餐的费用,短期看确实不便宜。

作者: godelski | 发布于: 2025-08-15 00:36


3. ryandrake在”流媒体服务正将观众推回盗版”中的新评论

盗版服务提供:

  1. 近乎无限地访问海量影视音乐资源库,完全不受各种公司间不透明的”版权协议”限制

  2. 作品原始发行时的最高分辨率/比特率/画质

  3. 没有任意的设备/操作系统限制

  4. 在地球上任何有足够带宽的地方都能观看/收听/下载

我甚至都没提它是免费的或者没有广告,因为对我来说这些是最不重要的特性。如果有公司能提供满足这四点的服务,我很可能愿意支付高价。具体多少?天知道,我们根本不知道这种服务值多少钱,因为根本没人尝试提供。

作者: ryandrake | 发布于: 2025-08-14 21:40


4. deeg在”Steve Wozniak:对我来说生活从来不是关于成就,而是关于快乐”中的新评论

多年前沃兹尼亚克在我的一堂课上做过讲座,他的表现让我印象深刻。显然他是位才华横溢的工程师。”天真”这个词通常带有贬义,但他恰到好处的天真让他活得快乐。他谈起少年时重新设计的各种芯片,听起来完全没有炫耀的意思。这个世界需要更多沃兹这样的人,少些乔布斯那样的。

作者: deeg | 发布于: 2025-08-14 19:02


5. crooked-v 在”流媒体服务正将观众推回盗版”中的新评论

一句话总结:看看官方给出的《精灵宝可梦》动画观看指南有多荒谬:[链接]。这甚至还没列出电影版,它们的观看渠道更加分散。

作者: crooked-v | 发布于: 2025-08-14 18:21


6. canyon289在”Gemma 3 270M:超高效AI的紧凑型模型”中的新评论

大家好,我和一个优秀的团队共同开发了这些模型。它们已在开源模型生态系统中开放下载,欢迎大家试用!能与团队一起打造这些模型并分享给大家,我感到非常兴奋。

我们设计这些模型的初衷是让它们在相应体积下具备开箱即用的强大性能,同时希望各位能针对自己的使用场景进行微调。得益于小巧的体积,它们能适配各种硬件设备,微调成本也大幅降低。你甚至可以在免费Colab环境中用不到5分钟尝试微调它们。

关于如何选择Gemma模型尺寸,我今年早些时候录制了一个视频,涵盖了1b到27b的规格(最新增加了270m版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cjrduz_YS8

Hacker News免责声明:我确实很享受在谷歌的工作,但在此声明——这里的所有观点均为个人立场。作为研究人员,我将主要聚焦技术问题,并尽可能分享所知内容。

作者: canyon289 | 发布于: 2025-08-14 16:14


7. BallsInIt在”美国苹果手表将恢复血氧监测功能”中的新评论

软件专利就是场灾难。

作者: BallsInIt | 发布于: 2025-08-14 15:22


8. ACS_Solver在”Arch与Debian分享其维基策略”中的新评论

Arch Wiki堪称Linux社区最杰出的成果之一,就像是TLDP(Linux文档项目)的现代化升级完整版。

虽然我从未在自己的设备上使用过Arch系统,但数不清有多少次在配置工作站、服务器甚至定制Yocto构建系统时,他们的Wiki都帮了大忙。Arch支持多种实现方式,因此无论我使用什么工具,Arch很可能都支持并在Wiki上提供了文档。而且Arch对上游改动很少,所以Wiki上的指导通常适用于任何发行版。当然,需要一定经验才能识别某些操作(比如Debian特有的配置)应该按Debian的方式处理,但作为一个对Linux相当熟悉的用户,我经常发现Arch文档才是最优质的参考资料。

作者: ACS_Solver | 发布于: 2025-08-14 11:35


9. bastawhiz在”PYX:Python包管理的下一步”中的新评论

一开始我用pip,因为大家都推荐这个。但它又慢又容易踩坑。后来改用virtualenv,结果只解决了一部分问题。于是转投conda,虽然有时能用,但搞乱了我的shell配置,还经常莫名其妙用错包版本。有人推荐pipenv,确实不错,直到项目被弃养后被接手者频繁搞砸最新发布版。又有人建议poetry,结果慢到没法用。只好退回pip搭配内置venv,结果老问题全回来了,功能还更少。现在换成了uv,因为它确实能用。但我要用的依赖包在不同操作系统和GPU型号上有不同构建方式,现在同事们的笔记本都装不上项目了。

Python的包管理问题可真是”彻底解决”了啊。

作者: bastawhiz | 发布于: 2025-08-14 00:48


10. Shank在”英格兰警方将部署面部识别监控车”中的新评论

英国正在快速部署那些曾因中国使用而遭谴责的监控国家技术。无论这种做法是否道德或有效,我只希望人们能承认其中的虚伪性。OSA(在线安全法案)、对苹果加密的要求、LFR(实时面部识别)…这显然已成为一种趋势。难道社会真的已经危险到我们必须部署这些东西的地步了吗?

作者: Shank | 发布于: 2025-08-13 13:23


11. JohnMakin在《为何存在如此多的理性主义邪教?》中的新评论

我对这类群体最大的不满在于,他们总是自信满满、咄咄逼人地宣扬一套看似逻辑自洽的信念体系,直到你发现这些观点建立在一堆未经检验甚至荒谬不堪的基本假设之上。这种现象随处可见,但在这种小圈子里尤为明显。更让人不适的是其中充斥着大量自我陶醉式的讨论,让我参与时总感到反胃。

我认识的最聪明的人,往往对自己持有的观点和掌握的知识都充满不确定。每当遇到对某件事异常笃定的人——特别是当他们声称这是自己独立思考得出的结论时——我的警惕雷达就会立刻响起。

作者: JohnMakin | 发布于: 2025-08-12 15:45


12. everfrustrated在”GitHub出现故障”话题下的新评论

企业客户请注意,务必发邮件给你的销售代表,要求他们按合同规定提供承诺的服务可用性报告。除非你主动要求,否则他们绝不会主动提供——就指望你们发现不了服务中断。这事会让他们内部很头疼,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自动化的报告机制。

这是推动改变的唯一办法。GitHub绝对是所有SaaS产品中最不靠谱的。我们每周都会遭遇服务中断,他们的口碑已经烂透了。

作者: everfrustrated | 发布于: 2025-08-12 15:19


13. jraph在”StarDict向远程服务器发送X11剪贴板内容”中的新评论

“拆迁计划和拆除令已经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本地规划办公室公示了整整50个地球年。要是你们连关心下本地事务都嫌麻烦的话……”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1Ba4BbH0oY

作者: jraph | 发布于: 2025-08-12 08:34


14. gmueckl在”GitHub CEO辞职后不再独立于微软”中的新评论

这个评论来得晚了大约15年。微软现在是GitHub上最大的组织,并且已经用宽松许可证开源了大量自家代码。

IE浏览器早就被淘汰多年了。Edge的市场份额远不能比,而且它本身就是基于Chromium开发的。

他们越来越多的UI界面都是基于Electron构建的。

说实话,我都不记得他们上次试图用私有扩展来”污染”开源项目是什么时候了,可能确实漏掉了几次。

长话短说:微软不是圣人。他们是商业公司。但他们已经表现得相当不错很久了,以至于现在有些年轻人根本不知道微软曾经的另一面。

作者: gmueckl | 发布于: 2025-08-11 20:21


15. 我在”GitHub CEO辞职后不再独立于微软”中的新评论

微软居然成了酷公司?就那个_酷公司_?哈哈哈哈哈哈。

这真是让我笑到肚子疼。

过去25年里,微软可是以这些”美名”著称:

  • 自由软件的头号公敌
  • 明明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却做出史上最烂的网页浏览器
  • 与各国政府搞腐败交易,强行绑定Office办公套件
  • 开发厂商锁定的私有扩展来扼杀开放技术(ActiveX插件、Silverlight、C++/CLI、MSJVM等)
  • 推出那些尴尬到几乎没人买的硬件(Zune播放器、Windows Phone)

他们上次能被称作”酷公司”恐怕还得追溯到90年代。

作者: meindnoch | 发布于: 2025-08-11 20:07


16. bArray在”维基百科挑战《在线安全法》败诉”中的新评论

英国政府向BBC表示欢迎高等法院的裁决,”这将帮助我们继续实施《网络安全法》,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网络世界”。

这显然是谎言。它只是为某些人创造了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维基媒体基金会特别担忧的是,如果维基百科被归类为第一类平台,将意味着必须验证贡献者身份,这会损害用户的隐私和安全。

某些包含事实信息的条目对英国政府极为不利。例如记载政治丑闻的条目[1][2],或是移民等敏感话题的信息[3]——这些正是英国政府想要严格管控的内容(暂且不论这种做法是否正当)。

我可以预见(且已经出现)的结果:

  1. 人们会使用VPN等各种方法来规避限制
  2. 下届政府会乐得废除该法案来轻松赢得民心
  3. 英国制定成文宪法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未来的议会

[1] 英国政治丑闻列表链接
[2] 工党丑闻分类链接
[3] 英国现代移民情况链接

(注:保留原评论中的链接格式和编号,实际翻译时应替换为完整URL)

作者: bArray | 发布于: 2025-08-11 18:11


17. 827a在”GitHub CEO辞职后不再独立于微软”一文中发表新评论

我目前最深的忧虑并不是AI最终会变得一文不值——因为我认为这不会发生。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公司如此害怕被AI优先的竞争对手超越,以至于他们宁愿对核心业务做出重大牺牲,也要通过表面功夫来彰显自己是AI先行者且不可战胜。

这种状况极其令人不安,因为所有迹象都讽刺地指向现实走向的反面。从产品角度来看,这些科技巨头没有一家真正利用AI构建出什么有趣的东西。他们在这方面的糟糕程度简直令人震惊:苹果毫无建树,微软试图在所有Windows电脑安装监控软件,尽管拥有史上所有源代码的优先访问权却做出了市面上最差的编程助手;Meta在WhatsApp里塞了个聊天机器人,然后以为花一千万雇研究员就能解决问题;谷歌拥有产出惊人模型的世界级研究团队,却除了在Google Drive里强行植入聊天窗口外,完全不知道如何将这些模型整合进产品。

恐惧终将让他们失去一切。这与早期互联网问题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对比:当年不愿创新的公司会被淘汰。所有人都吸取了教训,决定”我们永远都要积极创新”;但现在他们的核心产品不断折腾,既惹恼用户,又给竞争对手可乘之机。

长期来看,把主要精力投入让Github成为代码托管和组织的最佳平台才具有持久价值——这个需求永远不会消失。在AI时代确保平台具备AI战略固然必要,但关键在于分寸感和谦逊。微软/Github永远造不出引领市场的AI产品,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组织架构和政治问题。但这没关系,因为他们本可以凭借世界顶尖的代码托管平台、中规中矩的AI策略,以及与前沿生态的丰富集成来统治市场。

作者: 827a | 发布于: 2025-08-11 17:46


18. pjmlp在”GitHub CEO辞职后不再独立于微软”中的新评论

我认为就像苹果走出破产后的情况一样,微软的”酷公司”阶段正在慢慢结束。

Xamarin已经不复存在,在完全不向后兼容Xamarin.Forms的MAUI重写之后,又扼杀了VS4Mac——就在刚把基于Xamarin的底层IDE重写成Mac版不久。现在仅存的只是Xamarin技术中用于移动端和WebAssembly的部分子集。

.NET现在确实是跨平台的,但前提是不影响Visual Studio的销售。GUI工作负载、性能分析器等工具仍然主要限于Windows平台,在VSCode中只有部分支持——而VSCode同样受限于VS的许可协议。想要获得真正的跨平台IDE体验,还是得用Rider。

更糟的是他们似乎在四处撒网:GUI框架、Web、Blazor、Aspire…就像在玩”哪个能火就留哪个”的游戏。

即使在上一任CEO时期,GitHub就已经沦为Azure和AI业务的交付工具,而根据新的组织架构图,这种趋势只会愈演愈烈。

VC++在C++20支持度上曾领先其他编译器,但现在似乎资源不足难以实现C++23标准,可能还受到了”安全未来计划”和转向更安全语言的决策影响。

不过嘛,4万亿美元的市值摆在那里,在股东们看来一切都很美好。

作者: pjmlp | 发布于: 2025-08-11 17:06


19. msk-lywenn在”宇宙马蹄引力透镜中心发现360亿倍太阳质量黑洞”一文中发表新评论

只要量化做得好,我敢打赌能压缩到80亿参数,轻松塞进普通手机里运行。

(抱歉我实在忍不住要玩这个梗,现在AI新闻泛滥成灾,看到标题前三个字我就想直接划走了)

作者: msk-lywenn | 发布于: 2025-08-11 15:29


20. Igrom在《我试遍了所有待办应用,最终回归.txt文件》中的新评论

浏览这个帖子下的评论,发现很多用户都推崇纯文本文件,但随后又开发了大量定制化软件来重新获得结构化待办事项应用提供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

  • 让电脑提醒你待办事项
  • 能够给笔记加标签
  • 能将事件添加到日历
  • 可以设置任务优先级
  • 期望优先/当前相关任务显示在议程顶部
  • 能够添加周期性任务
  • 全文搜索(使用grep)
  • 格式化功能(Markdown)

其中一些费时费力(或者在我看来完全不合理)的解决方案包括:

  • 把待办事项喂给LLM来筛选当前相关任务并发送Telegram通知
  • 手动复制当前相关任务到待办列表顶部
  • 在VPS上运行同步通知的脚本
  • 用git commit设置cron定时任务
  • 手写便利贴

我建议大家试试emacs配合org-mode。虽然需要花时间适应编辑器和快捷键(不过也为vim用户提供了方案),但上述列表中的每一项功能都能开箱即用,或者通过免费维护的插件实现。

原帖作者声称尝试过所有待办应用后,又回归(退步?)到使用纯文本文件记录笔记,但这条路还有他没探索过的延伸方向。我强烈建议,特别是对计算机或技术背景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个升级选择。https://doc.norang.ca/org-mode.html 自然是这方面的圣经级教程。

作者: Igrom | 发布于: 2025-08-11 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