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08-14
1. JohnMakin在《为何存在如此多的理性主义邪教?》中的新评论
我对这类群体最大的不满在于,他们总是自信满满地宣扬一套看似逻辑自洽的信念体系,直到你发现这些观点建立在未经检验甚至荒谬的基本假设之上。这种现象虽然普遍存在,但在这种圈子里尤为明显。更让人不适的是其中充斥着大量自我陶醉式的讨论,让我参与时都感到反胃。
我认识的最聪明的人,往往对自己所持的观点和掌握的知识都充满不确定。每当遇到对某件事特别笃定的人——尤其是那些自认为想明白了一切的人——我都会立刻心生警惕。
作者: JohnMakin | 发布于: 2025-08-12 15:45
2. everfrustrated在”GitHub出现故障”话题下的新评论
企业客户请注意,务必发邮件给你的销售代表,要求他们按合同规定上报承诺的服务可用时间。除非你主动提出,否则他们绝不会主动报告——就指望你们发现不了服务中断。这事会让他们内部很头疼,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自动化的服务可用性报告机制。
这是推动改变的唯一方式。GitHub堪称最不可靠的SaaS产品,没有之一。我们每周都会遭遇服务中断。他们的口碑已经烂透了。
作者: everfrustrated | 发布于: 2025-08-12 15:19
3. jraph在”StarDict向远程服务器发送X11剪贴板内容”中的新评论
“拆迁计划和拆除令已经在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地方规划办公室公示了整整50个地球年。要是你们连关心本地事务都嫌麻烦的话……”
作者: jraph | 发布于: 2025-08-12 08:34
4. gmueckl在”GitHub CEO辞职后不再独立于微软”中的新评论
这个评论来得晚了大约15年。微软现在是GitHub上最大的组织,并且已经用宽松许可证开源了大量自己的代码。
IE浏览器早就被淘汰多年了。Edge的市场占有率远不能与之相比,而且它还是基于Chromium开发的。
他们越来越多的UI界面都是基于Electron构建的。
说实话,我都不记得他们上次试图用专有扩展来”污染”开源项目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可能我确实漏掉了几次。
长话短说:微软不是圣人。他们是商业公司。但他们的行为已经相对规矩了这么久,以至于现在有些年轻人都不记得微软曾经的另一面了。
作者: gmueckl | 发布于: 2025-08-11 20:21
5. 我在”GitHub CEO辞职后不再独立于微软”中的新评论
微软居然成了酷公司?还”酷公司”?哈哈哈哈哈哈。
这真是让我笑到肚子疼。
过去25年里,微软可是以这些”美名”著称:
- 自由软件的头号公敌
- 明明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却做出史上最烂的网页浏览器
- 与各国政府搞腐败交易,强行绑定Office办公套件
- 开发厂商锁定的私有扩展来扼杀开放技术(ActiveX插件、Silverlight、C++/CLI、MSJVM等)
- 推出尴尬到几乎没人买的硬件(Zune播放器、Windows Phone)
他们上次能被称作”酷公司”恐怕还得追溯到90年代。
作者: meindnoch | 发布于: 2025-08-11 20:07
6. drawfloat在”维基百科挑战《网络安全法》败诉”中的新评论
这项法律是由上届政府通过的,大家都以为下届政府会乐呵呵地把它推翻。
但我可不敢打包票说任何下届政府(顺便说一句,工党仍有不小胜算)一定会推翻它。改革党或许会调整具体条款,但我不认为能完全指望任何政党来推翻这项立法。
作者: drawfloat | 发布于: 2025-08-11 18:14
7. bArray在”维基百科挑战《在线安全法》败诉”中的新评论
英国政府向BBC表示欢迎高等法院的裁决,”这将帮助我们继续实施《网络安全法》,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网络世界”。
这显然是谎言。它只是为某些人创造了更安全的网络环境。
维基媒体基金会特别担忧的是,如果维基百科被归类为第一类平台,将需要承担额外的义务——这意味着必须验证贡献者的身份,从而损害他们的隐私和安全。
某些包含事实性信息的条目对英国政府相当不利。例如记录了政治丑闻[1][2],或是移民等敏感话题的信息[3]——这些正是英国政府想要严格管控的内容(暂且不论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我可以预见(并且已经出现)的结果:
- 人们会使用VPN等各种方法来规避限制
- 下届政府会乐此不疲地废除该法律以获取民心
- 英国制定成文宪法的可能性正在增加,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未来的议会
[1] [政治丑闻列表链接]
[2] [工党丑闻分类链接]
[3] [现代英国移民条目链接]
作者: bArray | 发布于: 2025-08-11 18:11
8. 827a在”GitHub CEO辞职后不再独立于微软”下的新评论
我目前最深的忧虑不是AI最终会被贬得一文不值——因为我认为这不会发生。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公司如此害怕被AI优先的竞争对手超越,以至于他们宁愿牺牲核心业务也要高调标榜自己是AI先行者、不可战胜。
这种状况极其危险,因为现实很可能充满讽刺地反转。从产品角度看,这些科技巨头至今都没能利用AI打造出任何真正有趣的东西。他们的无能程度令人震惊:苹果毫无建树,微软试图给每台Windows电脑装上间谍软件,尽管掌握着所有源代码却做出市面上最烂的编程助手;Meta在WhatsApp里塞了个聊天机器人,然后以为花一千万雇研究员就能解决问题;谷歌拥有产出惊人模型的世界级研究团队,却只会往Google Drive里硬塞聊天窗口。
恐惧终将让他们失去一切。这简直是早期互联网问题的有趣倒置——当年不愿创新的公司会被淘汰,大家都吸取教训发誓”绝不再犯”,如今却因核心产品不断折腾而激怒用户,反让竞争对手有机可乘。
把主要精力投入让GitHub成为最优秀的代码托管平台具有持久价值,这个需求永远不会消失。在AI时代制定AI战略固然必要,但关键在于分寸感和谦逊。微软/GitHub永远造不出领先的AI产品,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组织架构和政治问题。但这没关系,因为他们本可以凭借世界顶尖的代码托管平台、中规中矩的AI策略以及与前沿生态的丰富集成来统治市场。
作者: 827a | 发布于: 2025-08-11 17:46
9. Lio在”维基百科挑战《在线安全法案》败诉”一文中发表新评论
这项立法最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它的幕后推手。
法案主要由卡内基英国基金会(号称”独立基金会”)的William Perrin OBE和Lorna Woods教授起草并游说通过[1]。而William Perrin正是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的创始人——他一直在用基金会的资金为自己创建的这个非民选机构扩张势力。
更蹊跷的是,该法案最大受益者之一、年龄验证公司Yoti,据传也与卡内基英国基金会有资金往来。由于Yoti是私营企业且投资人信息保密,这点难以查证。
青少年分分钟就能绕过年龄限制早不是新闻,如今这出戏码背后显然有猫腻,实在臭不可闻。
作者: Lio | 发布于: 2025-08-11 17:11
10. pjmlp在”GitHub CEO辞职后不再独立于微软”中发表新评论
我认为就像苹果走出破产后的情况一样,微软作为”酷公司”的阶段正在慢慢结束。
Xamarin已经不复存在,在完全不向后兼容Xamarin.Forms的MAUI重写之后,又扼杀了VS4Mac——就在刚刚把基于Xamarin的底层IDE重写成Mac版本后。现在仅存的只是Xamarin技术中用于移动端和WebAssembly的部分子集。
.NET现在号称跨平台,但前提是不影响Visual Studio的销售。GUI工具、性能分析器等核心功能仍然主要限于Windows平台,在VSCode中只有部分支持——而VSCode同样受限于VS的授权条款。想要获得真正的跨平台IDE体验,还是得用Rider。
更糟的是他们似乎在四处撒网:GUI框架、Web、Blazor、Aspire…像在玩掷飞镖游戏,看哪个能中靶。
GitHub在上任CEO时期就已经沦为Azure和AI业务的输送管道,根据新的组织架构图,这种趋势只会愈演愈烈。
VC++虽然在C++20支持度上曾领先其他编译器,但现在似乎资源不足,难以实现C++23标准——可能也受到了”安全未来计划”和转向更安全语言的决策影响。
不过嘛,4万亿美元的市值摆在那里,在股东们看来一切都很美好。
作者: pjmlp | 发布于: 2025-08-11 17:06
11. pancakemouse在《我试遍所有待办应用,最终回归.txt文件》中的新评论
作为一个犯过上述”技术原罪”的人,我从中看到的是:无论系统多么小众,人们都希望它能符合自己的直觉。
我认为阅读文档、理解别人设计的系统、让自己的思维适应别人的组织结构才是最困难的部分——比设计自己的系统更难。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无法坚持使用现成的应用,包括Org模式。
作者: pancakemouse | 发布于: 2025-08-11 16:29
12. msk-lywenn在”宇宙马蹄引力透镜中心发现360亿倍太阳质量黑洞”话题下的新评论
只要量化做得好,我敢打赌能压缩到80亿参数,轻松塞进普通手机里运行。
(抱歉我实在忍不住要玩这个梗,现在AI新闻泛滥成灾,看到标题前三个字我就想直接划走了)
作者: msk-lywenn | 发布于: 2025-08-11 15:29
13. Igrom在”我试遍所有待办应用,最终回归.txt文件”中的新评论
浏览这个帖子下的评论,发现很多用户都推崇纯文本文件,但随后又开发了大量定制化软件来重新获得结构化待办事项应用提供的功能。这些功能包括:
- 让电脑提醒你待办事项
- 能够给笔记加标签
- 能将事件添加到日历
- 可以设置任务优先级
- 期望优先/当前相关任务显示在议程顶部
- 能够添加周期性任务
- 全文搜索(grep搜索)
- 格式化功能(Markdown)
其中一些费时费力(或者在我看来简直离谱)的解决方案包括:
- 把待办事项喂给LLM筛选当前相关项并发送Telegram通知
- 手动复制当前相关任务到待办清单顶部
- 在VPS上运行同步通知的脚本
- 用git commit设置定时任务
- 手写便利贴
我建议大家试试emacs配合org-mode。虽然需要花时间适应编辑器和快捷键(不过也为vim用户提供了方案),但上述列表中的每一项功能都能开箱即用,或者通过免费维护的插件实现。
原帖作者声称尝试过所有待办应用后,又回归(退步?)到用纯文本文件写笔记,但这条路其实还有他没探索过的延伸方向。我强烈建议,特别是对计算机或技术背景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个毋庸置疑的升级方案。当然,https://doc.norang.ca/org-mode.html 就是圣经般的存在。
作者: Igrom | 发布于: 2025-08-11 15:13
14. epiccoleman在《Claude Code就是你的全部所需》中的新评论
我太喜欢这篇文章展现出的那种趣味和实验精神了。搭建一个VPS服务器,然后放任Claude尽情发挥——甚至专门写个小脚本让它持续运转——这个想法实在太有意思了。
这正是为什么在所有的炒作和反炒作中,我依然对AI保持热情的最佳例证。摆弄这些工具本身就充满乐趣,它们能帮你扫清各种障碍。这让我重温了初学编程时的感觉:”哇,只要我能想出方法,真的可以做到任何事情。”
好文章,感谢分享!
作者: epiccoleman | 发布于: 2025-08-11 14:30
15. amiga386在”维基百科挑战《在线安全法》败诉”中的新评论
如果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合法判定维基百科属于第一类服务,且实际导致维基百科无法继续运营,国务大臣可能需要考虑修改法规或豁免某些服务类别。在此过程中,他必须遵守公约规定。任何违规行为都可能面临进一步的法律挑战。本次裁决结果并不能阻止这类挑战。
说白了就是:驳回,驳回,再驳回。英国通信管理局可以永远用枪指着维基百科的脑袋,尽情威胁。只有当他们真正扣动扳机时,维基百科才有机会起诉。
维基百科应该主动全面退出英国市场。既不保留访客访问,也不允许编辑参与。
作者: amiga386 | 发布于: 2025-08-11 13:30
16. nickslaughter02在”维基百科对《网络安全法》的挑战失败”中发表新评论
维基媒体应该屏蔽英国访问。这样才能引起媒体关注,那些靠人气竞赛的政客们或许会改变主意。
还记得那份”废除《网络安全法》”的请愿书吗?它已经收集了超过50万个签名,而政府的回应却是一声响亮的”不”。
政府无意废除《网络安全法》,并正与Ofcom(英国通信管理局)密切合作,以尽快有效地实施该法案,使英国用户能受益于其保护措施。
作者: nickslaughter02 | 发布于: 2025-08-11 13:27
17. 用户throwaway89201在”抵制聊天监控”讨论中发表新评论
请同时反对那些附带监禁刑罚的强制年龄验证措施。欧洲议会已投票通过一项法律,要求对色情内容实施年龄验证,违者将面临一年监禁。这项条款作为最后一刻的修正案被塞进了法案[1](参见”修正案186”)。新闻机构甚至利益团体都完全忽略了此事。
通过的法案条款全文如下:”未部署强效年龄验证工具来有效防止儿童接触网络色情内容的行为,最高可判处至少一年监禁。”
该条款尚未正式立法,因为一读文本现已被发回欧盟理事会审议。但我认为该条款不太可能进入二读阶段。
[1]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TA-10-2025-011...
作者: throwaway89201 | 发布于: 2025-08-10 20:34
18. Uehreka在”GPT-5:既迟来又过誉且平庸,这还不是最糟的”中的新评论
这类文章特别让我反感。作者没有基于自己的分析来阐述为什么他认为GPT-5不好,而是收集了一堆社交媒体反应,用”毁灭性打击”或”猛烈抨击”这样的夸张词汇来描述每个批评,然后指望这些过度渲染的总结能说服读者认同他的观点。
这既算不上客观的新闻报道,又缺乏独到见解的分析价值。
作者: Uehreka | 发布于: 2025-08-10 00:32
19. ryandrake在”Show HN: 根据您的大致位置显示当前天空的CSS渐变效果”中的新评论
太棒了。记得在我职业生涯早期,当时在开发一款3D逐向导航软件,我的任务之一就是绘制背景天空。团队里的资深同事说,白天画个蓝色矩形,晚上画个深灰色矩形就完事了。但我偏要迎难而上,查阅了基于环境、经纬度、时间等因素的天空渲染相关文献——当时参考的是Preetham的《日光实用分析模型》[1],为软件构建了完全真实的天空模型。我甚至还根据硬编码的星历表添加了主要恒星。运行效率也很不错。
结果领导们当然不喜欢,他们无法理解为什么地平线会变得朦胧泛黄。”竞争对手的天空都是纯蓝色的!” 我用”用眼睛看看窗外”来解释也无济于事。
最终我被要求放弃这个方案,改回画蓝色矩形 :(
说这么多就是想表达:这个网站做得真棒!
1: https://courses.cs.duke.edu/cps124/fall01/resources/p91-pree...
作者: ryandrake | 发布于: 2025-08-09 14:07
20. canyon289在”Ask HN: ChatGPT如何服务7亿用户而我本地连一个GPT-4都跑不起来?”中的新评论
我每天都在谷歌从事这些系统的工作(免责声明:以下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所以一方面我可以告诉你,确实有聪明人在深入思考这个问题的每个方面,但另一方面我也不能透露太多细节。
不过我可以分享同事写的这份资料!里面详细解释了加速器架构设计以及实现高性能的各种考量因素:
https://jax-ml.github.io/scaling-book/你特别关心的推理问题,正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
https://jax-ml.github.io/scaling-book/inference/补充:另一个很棒的资源是unsloth指南。他们团队特别擅长深入分析各种模型并找出优化方案,而且文档写得非常出色。这是Gemma 3n的指南,你还能找到其他模型的优化方案:
https://docs.unsloth.ai/basics/gemma-3n-how-to-run-and-fine-tune...
作者: canyon289 | 发布于: 2025-08-08 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