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_news_top_comments_2025-08-04

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08-04

1. dabedee在”莉娜·汗以Figma上市为例证明并购审查必要性”中的新评论

我认为Figma的IPO证明Khan是对的。现在600亿美元的市场估值,远高于2023年Adobe开出的200亿美元收购价。当初交易被否决时,有人批评监管过度干预。如今Figma员工实现了财富自由,设计工具市场保持了竞争活力,我们又多了一家重要的独立科技公司,而不是让Adobe再多一条产品线。这正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监管机构敢于偶尔对科技巨头说”不”——竞争创造的价值远高于垄断整合。

作者: dabedee | 发布于: 2025-08-03 09:20


2. PaulRobinson在”赫尔辛基全年交通事故零死亡”中的新评论

几年前我在赫尔辛基出差,和几个同事喝完酒(贵得离谱但相当不错)后走回酒店。那时已近午夜,我们碰巧遇到一台大型移动起重机停在人行道上挡住了去路。当我们小心地绕到马路上时,一位芬兰同事开始抱怨说现场居然没设置锥筒或护栏来安全引导行人。我当时的反应很”伦敦”——“估计他们就干个快活儿,没时间搞这些”,毕竟在伦敦我们都习以为常了。

但那位同事坚持说:”这不可接受”,然后直接掏出手机报警。我们继续往前走时,警车就来了,拦下施工人员交涉。

那里对基础安全措施的重视程度我在别处从未见过。当你这样做时,自然就能享受到其好处。

作者: PaulRobinson | 发布于: 2025-08-02 20:49


3. dv_dt在《如果AI解决了孤独问题,我们可能不喜欢自己变成的样子》中的新评论

虽然人们普遍归咎于社交媒体和手机,但经济因素也不容忽视。年轻一代的收入增长滞后,而餐馆酒吧的消费价格却居高不下。可供非正式聚会的公共空间也在萎缩——比如购物中心越来越少。

作者: dv_dt | 发布于: 2025-08-02 16:12


4. stdvit在”如果AI解决了孤独感,我们可能不喜欢自己变成的样子”中的新评论

即便身处一个充斥着各种轻松消遣的世界——TikTok、Pornhub、糖果传奇、数独——人们依然会约着喝几杯、去健身房锻炼、约会相亲、在现实生活中跌跌撞撞地前行。

事实并非如此。从约会健身到制造业政治,各类活动的参与度都在下降,实际效果和认知理解更是每况愈下。你再也无法说服(足够多的)人相信这些事情的重要性,因为许多人已经丧失了行动能力。这种现象如今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作者: stdvit | 发布于: 2025-08-02 14:11


5. andrewstuart2在”Atlassian裁员150人”中的新评论

用视频宣布裁员确实显得很没人情味,但我觉得这类通知向来都这样。不过比起通知方式,6个月的遣散费更能说明问题。

作者: andrewstuart2 | 发布于: 2025-08-01 19:42


6. legitster在”公共广播公司停止运营”中的新评论

多年来与保守派的说辞相反,我发现公共广播是最不偏颇的头条新闻和信息来源之一(至少他们的全国性节目如此——地方台水平参差不齐)。

尤其是他们的儿童节目堪称业界标杆。没有花哨的噱头,而是精准聚焦教育本质,不带任何私货。PBS儿童应用是少数几个我能放心交给孩子的产品。在这个时代还能免费无广告地获取这些资源,简直是个奇迹。

那些反对公共广播的人不仅错了,更是脱离现实。这些人觉得公共公园是浪费土地,认为共享优质资源是精英主义的做派。

作者: legitster | 发布于: 2025-08-01 17:43


7. lapcat在”现场编程面试衡量的是压力而非编程能力”中的新评论

我不想以偏概全,但可以分享一个亲身经历。

如今我是一名成功的独立开发者。支撑我熬过艰难时期的关键原因(”五年磨一剑”的格言在我身上应验了)是:我几乎不可能被雇佣了。我有几重劣势:身处存在严重年龄歧视的行业却已人到中年,没有计算机科学学位,现场编程面试时大脑会突然宕机。

需要说明的是,压力也分不同类型。消防员以冲进火场为生,没有比这更高压的工作了,但他们中许多人却会因要向一屋子非着火状态的陌生人演讲而恐慌。我对工作压力游刃有余,职业生涯中处理过无数紧急状况,但当陌生人站在身后评判我,用是否给予工作机会来决定我的经济前景时——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顶——我的胃就会绞成一团。和文章作者一样,面试结束后我立刻就能重新解决那些编程问题。面试官大概以为我是个不会写代码的骗子,可我近二十年的职业履历证明事实恰恰相反。

很多评论者轻描淡写地谈论”假阴性”,仿佛这只是随机事件。但有些人(包括我在内)永远都是假阴性案例。表演式面试总能精准筛掉我——毕竟我不是舞台演员。

[补充]:没想到这条评论会在激烈讨论中登上热评,突然有点不好意思了 ;-)

作者: lapcat | 发布于: 2025-08-01 14:20


8. a2128在《我们告别Google Play》中的新评论

粗略来看,他们的应用属于那种不需要持续更新、可以视为已经完成的产品。这些是自包含的离线软件,专门服务于特定用途:https://search.f-droid.org/?q=SECUSO⟨=en

遗憾的是,谷歌已不再认可这种开发策略的有效性。如果你想在Google Play上发布应用,就必须持续针对过去一年内发布的SDK进行更新0。如果不这么做,谷歌会不断发送警告,声称你的应用违反了他们的政策,可能会降低你的应用排名,最终停止向新用户提供你的应用。

更新SDK并非易事,如果没有完整阅读更新日志并进行全面测试,往往会引入新的bug。我只有3个应用,就已经感觉每年在更新SDK上花费了太多时间,实在难以想象要维护30个应用的情形。

他们声称这种政策能提高安全性和用户体验,但实际上却适得其反——迫使开发者转向那些充满广告的应用(这些应用才有资源和胆量发布不必要的更新),而谷歌商店里却依然充斥着间谍软件。

0 https://developer.android.com/google/play/requirements/targe...

作者: a2128 | 发布于: 2025-08-01 12:43


9. tptacek在”住房反富足批判是错误的”一文中发表新评论

我们读到的太多新闻报道都是经过深度加工且缺乏实地调查的,因此看到简单的实地采访报道竟能产生如此强大的效果,实在令人惊讶。Derek Thompson是位极其敏锐的作家,但并非住房经济学领域的专家;他做的不过是研读论文并联系论文引用的权威人士,结果那些论文背后的叙事就崩塌了。

在HN上我们经常对新闻业持批评态度,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读太多观点和分析,却很少接触基础报道。

我一直很喜欢Thompson的Substack专栏(目前为止大多与住房政策无关)。

作者: tptacek | 发布于: 2025-07-31 22:30


10. lubujackson在”Slow”话题下的新评论

这让我想起牛津大学某栋建筑主梁的著名故事。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主梁开始出现老化迹象,校方知道必须更换。询价时却发现没人能提供替换梁木——因为它长达30米,取材于原始森林的巨木,如今根本买不到这样的木材。校方人员开始考虑对建筑结构进行大规模改造。

直到园丁听说了这个难题。”我们有备用梁木,”他说。

园丁带着困惑的管理人员来到校园边缘。那里矗立着两棵150多英尺高的古树。

“这些树肯定超过200年了吧?什么时候种的?”管理人员问。

“就在上次更换主梁的那天。”

作者: lubujackson | 发布于: 2025-07-31 19:58


11. nicoburns在《我试用了Servo》中的新评论

当前路线图将Shadow DOM和CSS Grid列为优先事项

我一直在开发CSS Grid的支持功能,即将推出”命名网格线和区域”的支持,这将使更多网站能够正确布局。

虽然可能有主观倾向(毕竟这是我的项目),但我认为Servo实现CSS Grid的方式相当酷——实际实现是在一个外部库Taffy0中完成的,这个库可以独立使用,并且广泛用于Rust UI生态系统,包括Blitz[1]网页引擎(它也使用Taffy处理Flexbox和块布局)、Zed[2]文本编辑器和Bevy[3]游戏引擎。

我希望这种将网页引擎拆分为具有公共API的独立模块的方法(基于Servo早期在Stylo和html5ever等模块化库上的工作),能让更多人更容易参与网页引擎开发(因为他们可以单独理解每个组件),也便于未来创建新的网页引擎(无需完全从零开始)。

作者: nicoburns | 发布于: 2025-07-31 12:11


12. WD-42在《氛围代码即遗留代码》中的新评论

我不认为应该默认归咎于他的竞争对手,这听起来像是推卸责任的借口。实际情况很可能是他的网站被某个日益精密的漏洞扫描爬虫盯上了(任何运营过对外网站并查看过流量的人都知道我在说什么)。他的网站被标记为存在漏洞,黑客发现它像瑞士奶酪一样千疮百孔,于是就玩了个痛快。

作者: WD-42 | 发布于: 2025-07-30 23:02


13. hn_throwaway_99在”Fast”话题下的新评论

只想感谢YCombinator没有搞砸Hacker News的界面,并且保持了它的快速加载。

我清楚地记得Slashdot是如何自毁长城的。他们原本有个让我能轻松浏览并找到高质量评论的界面,结果以”现代化UI”或其他什么狗屁理由(大概是为了养活几个设计师),彻底改版成了充满大量留白的样式,让我基本没法快速浏览评论了。

我记得自己大概坚持试用了3天就放弃了,要知道在那之前我可是Slashdot的每日读者。

作者: hn_throwaway_99 | 发布于: 2025-07-30 20:37


14. kbrkbr在《睡眠的奥秘归根结底在于线粒体》中的新评论

如果睡眠只服务于单一目的,那我会非常惊讶。在复杂的互联系统中,单一因果解释通常都站不住脚。

作者: kbrkbr | 发布于: 2025-07-30 10:13


15. jacobedawson在”学习模式”下的新评论

━━━━━━━━━━━━━━━━━━━━━━━━━━━━━━━━━━━━━━━━
作为学习伙伴,大语言模型(LLM)最被低估的特质就是你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愚蠢”问题。当它不只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能引导你逐步理解知识点时,这种体验简直妙不可言。一个不知疲倦、能力出众、知识渊博且24小时待命的助手,简直是自学者的终极梦想。

虽然Hacker News上惯常的抵触和质疑态度让我困惑(但并不意外)。回想五年前,线上学习往往意味着要筛选错误、过时或充满敌意的内容,在没有即时反馈的情况下艰难拼凑知识框架。现在的体验简直比那时进步了十万八千里。

我们是否应该不加验证地全盘接受这些信息?当然不,验证本就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会有人(或许是大多数人)偷懒地依赖它而不求甚解吗?肯定有,但这项技术对他们的影响不会比一本传统教科书更大。

能在这个拥有如此神奇工具的时代生活,我个人感到无比兴奋。更令人惊叹的是它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持续进化。
━━━━━━━━━━━━━━━━━━━━━━━━━━━━━━━━━━━━━━━━

作者: jacobedawson | 发布于: 2025-07-29 22:34


16. czhu12在”学习模式”下的新评论

我亲身体验可以证明:毕业后用大语言模型(LLM)自学新知识简直太神奇了。以前要是被某个概念卡住,基本上就完蛋了。除非这个问题足够常见,能在Stack Exchange上找到现成的优质解答,否则几乎无解,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硬着头皮继续学,指望哪天突然开窍。

现在,每个人基本上都拥有了一个全天候待命的私人助教。

我理解那些说这会让学习变得太轻松或肤浅的评论,但要是有人说”取消助教能让大学生学得更好”,这种说法恐怕没人会认同吧。

作者: czhu12 | 发布于: 2025-07-29 17:27


17. zetazzed在”‘我在加沙目睹了战争罪行’——前GHF援助点工作人员[视频]”中的新评论

我看到越来越多的政客持这样的立场:”最初以色列政府采取行动时我表示支持,因为目标是摧毁哈马斯领导层并解救人质。但现在行动已演变成残酷的围困,造成骇人听闻的大规模平民伤亡,我强烈反对他们的行为。”比如马克龙、安格斯·金,还有我认识的许多人。我认为我们应该说”这很好!”最愚蠢的反应是”去你的,你之前支持以色列入侵就是个混蛋”。想要发展壮大的运动应该接纳那些因局势变化、获得新信息或接触新观点而改变立场的人。

作者: zetazzed | 发布于: 2025-07-28 22:59


18. 丘吉尔在”‘我在加沙目睹了战争罪行’——前GHF援助点工作人员[视频]”中的新评论

还有人需要这类证词才能确信以色列正在系统性地用武力和饥饿灭绝巴勒斯坦人吗?我们早已过了那个阶段。通过地毯式轰炸让加沙无法居住,政府高层毫不掩饰地预告大规模屠杀,将巴勒斯坦人非人化,并噤声任何敢于发声的人——这些还不够吗?

至少我很感激这篇文章没像其他稍微批评以色列的内容一样被删除。

这彻底揭穿了西方所谓人权至上的虚伪——每次都是同样的把戏。就像刚果自由邦的暴行、非洲大争夺那样,西方总是在海外资助难以言喻的暴行,事发后又假装震惊。

许多西方人没意识到,巴勒斯坦问题将重创西方世界。就像戈尔巴乔夫在美国随便一家偏僻商店看到惊人丰裕,而苏联民众却在挨饿——击垮苏联的是幻灭感,当各阶层人民意识到连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的体制没有存在价值。

西方正在经历同样的幻灭:参与过全球反恐战争的老兵们仍在质疑自己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以及更早的越南)的使命,如今他们的孩子直白地问:”我们才是坏人吧?”

拥有如此工业能力和财富,如果最终只是用来轰炸儿童,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当社会各阶层开始视自己的国家为伪善者时,任何政治体制都难逃崩溃。

作者: churchill | 发布于: 2025-07-28 20:24


19. Wowfunhappy在”Claude代码每周速率限制”话题下的新评论

我可能不会达到每周的使用上限,但这种按周计算(而不是每36小时之类的)的限制方式还是让我感到不安。如果真的触达上限,就意味着整整一周都不能用——对于已经习惯的工具来说,这个禁用时间太长了!

估计会有人说我对Claude依赖过度。也许确实如此,但换成ripgrep这类工具被禁用一周,我的感受也一样。如果是停用两三天倒还能接受。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声称这只会影响”不到5%的用户”。通常这类公告都说影响范围不足1%。Anthropic相当于承认每20个用户中就有1个会触及新限制。

作者: Wowfunhappy | 发布于: 2025-07-28 19:25


20. Kapura在”Visa和万事达因游戏审查问题遭玩家猛烈抨击”中的新评论

这世界真是疯了,区区几十个人对”什么不该被允许”的古怪想法,就能让支付处理商施压平台下架游戏作品。这根本就是对他们个人反感的作品进行审查。但说真的:又没人拿枪逼着你玩那些关于心理创伤的另类艺术游戏。

显然我们必须持续向支付处理商施压要求他们改弦更张,但更要反击社会上那些自以为能决定其他成年人闲暇时间该做什么的人。如果现实中有人提出奇葩想法时我们就当场怼回去,事情也不至于恶化到这种地步。

作者: Kapura | 发布于: 2025-07-28 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