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cker News 高赞评论 - 2025-07-01
1. rdtsc在”YouTube无翻译”话题下的新评论
YouTube对多语言用户的敌意程度令人惊讶。这大概是为了炫耀他们的翻译能力,或是为了改善那些想接触非母语内容的用户体验?又或者只是某些产品经理为了升职而”设计实现”的愚蠢功能?
但肯定有明白人知道,世界上有大量用户能说多种语言,根本不需要谷歌来”帮助”或”猜测”他们更喜欢哪种语言。
作者: rdtsc | 发布于: 2025-07-01 04:11
2. Jacobgkau在”Xfinity利用家庭WiFi信号检测人体活动”中的新评论
根据适用法律规定,康卡斯特可在不另行通知您的情况下,将您的WiFi动态监测数据提供给第三方,用于配合执法调查或诉讼程序、涉及康卡斯特的纠纷案件,或依据法院命令/传票要求。
这听起来意味着,至少在特定条件下(使用运营商提供的WiFi接入点、开启此功能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将能够向执法部门/法院证明某人在特定时间段是否在家。
作者: jacobgkau | 发布于: 2025-06-30 20:31
3. croberio在”Ask HN: 2025年自托管照片库的本地AI技术栈是什么?”中的新评论
我认为Immich满足了很多这些需求
作者: crobibero | 发布于: 2025-06-30 18:23
4. EternalFury在”AI领域没有新想法,只有新数据集”中的新评论
约翰·卡马克的探索很能说明问题。训练模型在2D电子游戏中达到超人类水平,然后让它们玩一个从未见过的关卡或另一款从未接触过的2D游戏。迁移效果是负面的。因此按照我的定义,这并没有发展出真正的智能,只是在狭窄任务集上形成的专精能力。
显然,用人工超级智能(ASI)的幻象来恐吓大众,比构建一个能比人类更快上手新2D游戏的通用智能要容易得多。
作者: EternalFury | 发布于: 2025-06-30 18:22
5. cjflog在”Ask HN: 你在做什么项目?(2025年6月)”中的新评论
目前这是一个个人副业项目:https://laboratory.love
去年PlasticList发现他们测试的食品中有86%含有塑料化学物质——包括100%的婴儿食品。欧盟刚刚将”安全”的BPA限值下调了2万倍。而与此同时,FDA允许的标准仍比欧洲认定的安全水平高出100倍。
这看起来是个可以解决的问题。
Laboratory.love让你能众筹测试你实际购买的特定产品。就像是消费者报告遇上Kickstarter,但专注于检测你酸奶中的内分泌干扰物、孩子零食中的有害成分,任何你关心的东西。
运作方式:找到产品(或建议一个),为其测试基金捐款,测试完成后获取详细实验室报告。如果某产品365天内未达到众筹目标,自动退款。所有结果公开透明。Laboratory.love采用与PlasticList.org相同的检测方法——后者曾在产前维生素到冰淇淋等各种产品中发现塑料化学物质。但这次不是由研究人员决定检测对象,而是由你决定。
更宏观的意义:企业会对市场压力做出反应。透明度就能创造这种压力。当消费者掌握数据时,供应链就会变得更干净。
技术细节:与ISO 17025认证实验室合作,检测三个不同生产批次样品,检测精度达十亿分之一。测试协议完全公开。
你可以浏览产品、添加自己想测的,或关注感兴趣的项目:https://laboratory.love
作者: cjflog | 发布于: 2025-06-30 14:45
6. bachmeier在”ChatGPT推出后入门级岗位减少三分之一”中的新评论
这恰好与疫情后招聘热潮的结束以及英国基准利率从0.1%飙升至5.25%的时间点吻合。说来讽刺,当AI本就被用于数据分析时,可靠的数据分析却从未成为AI炒作的一部分。
作者: bachmeier | 发布于: 2025-06-30 14:14
7. toomuchtodo在”关键美国卫星数据丢失或使飓风预测倒退’数十年’”中的新评论
此举旨在剥夺人们忽视数据的能力。如果你允许他人获取数据,就无法阻止数据的收集和传播。如果数据显示气候变化导致飓风强度加剧,而你停止收集数据,就能面不改色地说”根本没有这回事,你们也证明不了”。
接下来应该关注的是那些与这些地区相关的庞大系统(保险业、资本市场)会如何应对。当缺乏准确评估风险所需的数据时,你该怎么办?
相关讨论: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3366311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2450680
https://news.ycombinator.com/item?id=41664750 (该讨论的热门评论与此高度相关)
作者: toomuchtodo | 发布于: 2025-06-29 18:14
8. wkat4242在《我让虚拟机以为自己有CPU风扇》中的新评论
哈,新的反恶意软件战术:买台被动散热的电脑 :)
再配个俄语键盘布局:https://krebsonsecurity.com/2021/05/try-this-one-weird-trick...
作者: wkat4242 | 发布于: 2025-06-29 14:33
9. em500在”苹果信任危机加剧:F1电影钱包广告风波后续”中的新评论
苹果钱包应用在App Store上架,而F1广告风波直接违反了App Store审核指南(链接:https://developer.apple.com/app-store/review/guidelines/)
审核指南第4.5.4条明确规定:
推送通知不得作为应用运行的必要条件,也不应用于发送敏感个人信息或机密信息。除非用户通过应用界面显示的同意条款明确选择接收,且应用中提供退订选项,否则不得将推送通知用于促销或直接营销目的。滥用该服务可能导致权限被撤销。
作者: em500 | 发布于: 2025-06-29 11:54
10. keiferski在”苹果信任危机加剧:’F1赛车电影’钱包广告风波后续”中的新评论
没有乔布斯和艾维的苹果越来越缺乏品味了。从广告到这类产品,他们的选择都显得格调低下,这要是放在15年前根本不可能发生——当时的苹果会觉得这种做法有损品牌形象。
作为苹果用户,我真心希望他们能请到合适的人来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他们迟早会沦为和其他毫无品味的科技公司一样的平庸之辈。
关于苹果与品味的更多讨论:https://www.readtrung.com/p/steve-jobs-rick-rubin-and-taste
作者: keiferski | 发布于: 2025-06-29 09:50
11. BrenBarn在《中产音乐人的消亡》中的新评论
我听到最多的一个答案是:政府应该推行全民基本收入。这确实能为艺术家提供安心创作的经济保障,但这个想法也被认为太过理想化。
但如果我们始终把”理想化”的方案视为不切实际,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这篇文章再次揭示了一个长期存在的现象:看似孤立的问题其实都是同一个核心问题的不同表现——即社会经济不平等程度实在太高了。问题不仅在于音乐人、演员、超市收银员或出租车司机等群体难以谋生,更在于可供选择的谋生途径正变得越来越窄。像基本收入、财富税、拆分市场巨头这类普惠性解决方案,远比针对某个行业修修补补的措施更能从根本上改善现状。
作者: BrenBarn | 发布于: 2025-06-29 06:43
12. breve在”JavaScript商标更新”中的新评论
根据Bryan Cantrill的观点,你根本不需要对Oracle持开放态度。那纯粹是在浪费你的开放心态。他说你对Oracle的看法甚至比你以为的还要真实。他认为人类历史上再没有比Oracle更缺乏复杂性和微妙性的实体了。
Bryan警告道:”千万别掉入把Larry Ellison人格化的陷阱。你应该像看待割草机一样看待Larry Ellison。你不会把割草机人格化,割草机就是割草的。你把手伸进去它就会直接切断,就这么简单。你不会想’哦,割草机讨厌我’——割草机根本不在乎你,割草机不可能恨你。别把割草机人格化。对Oracle也别掉入这个陷阱。”
作者: breve | 发布于: 2025-06-29 00:07
13. maxk42在”JavaScript商标更新”中的新评论
据我所知,Oracle根本没有从JavaScript这个名称或品牌中获利。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为这场官司辩护。他们本可以借此机会赢得一些好感,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我们将JavaScript商标赠予开发者社区!”。但相反,他们却在捍卫一个实际上带不来任何收益的东西,这太荒谬了。
作者: maxk42 | 发布于: 2025-06-28 20:50
14. ChrisMarshallNY在”Engineered Addictions”中的新评论
我觉得问题更简单:公司本身就是产品。
当我们持有这种思维时,就完全不在乎那个被我们称为”产品”的东西了。它不过是喂养真正产品的饲料——我们只想把它养肥,然后卖给最大的屠宰场。
这种模式几乎从创业伊始就开始了。你甚至没法拿到A轮融资,除非有个”退出计划”。
我认为退出计划的存在本身,就注定了用户的悲剧。没人在乎用户。所有人只关心如何养肥公司,让它看起来光鲜亮丽。为此我们会拼命喂它垃圾食品,用最快速度催肥,完全不顾长期可持续性。
我真心希望科技行业能重新聚焦于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这样依然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只是可能达不到现在这种疯狂的增长速度罢了。
作者: ChrisMarshallNY | 发布于: 2025-06-28 19:03
15. klik99在”Engineered Addictions”中的新评论
在风投圈摸爬滚打几年后,我越来越确信外部投资是企业丧失道德底线的最大诱因。对股东负有的法律义务会不断侵蚀道德准则。当企业管理者感到被股东绑架、丧失自主权时,他们自然会将成瘾性研究视为行动指南而非警示——这简直就是斯坦福监狱实验的翻版。
虽然讨厌过度简化,在YC系的论坛说这话也需斟酌,但外部投资与成瘾机制设计确实存在显著关联。可悲的是当前政府削减资助和安全网,使得投资成为创业或扩张的最快捷径。要我说,多给开源项目捐款吧。
(注:翻译中”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保留为”斯坦福监狱实验”因其为著名心理学实验;”YC”指Y Combinator创业加速器,中文科技圈常用英文缩写;”addiction engineering”译为”成瘾机制设计”以准确传达原意)
作者: klik99 | 发布于: 2025-06-28 18:30
16. phh在《MCP:一个(意外)通用的插件系统》中的新评论
我赞同这篇文章的观点,也很欣赏作者对MCP的(误)用方式。不过我想重新表述一下这个”意外”究竟是什么。
真正的意外并不是我们突然获得了一个能做前所未有之事的新协议。正如其他评论指出的,MCP(这个规范)本身并没有什么新奇或特别之处。
不,真正的意外在于AI Agent浪潮让互操作性成为热点,同时让厂商锁定显得过时了。虽然不知道这股风潮能持续多久,但我真心为此感到欣喜。
作者: phh | 发布于: 2025-06-28 15:14
17. IDF军官被令向加沙食品分发点附近无武装人群开火,the__alchemist发表新评论
首先说明背景,以免我的观点被误解为左派刻板印象。以下评论完全基于文章中描述的行为背景:
- 我是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人,曾在军队服役十余年
- 过去几年看到巴勒斯坦抗议活动时我常感到恼火,通常站在以色列一边,支持其军队在该地区对抗什叶派民兵组织等军事行动,并对10月7日的袭击事件感到愤怒
但文章中描述的以色列行动明显属于战争罪。制定这些交战规则的军事和民事领导人应该接受类似纽伦堡审判的问责。我为我的国家支持以色列这些行动感到羞愧。
这是大规模、持续且蓄意针对平民的战争暴行。
作者: the__alchemist | 发布于: 2025-06-28 13:08
18. alluro2在”以军军官被令向加沙食品分发点附近无武装人群开火”中的新评论
大约十年前,我曾因参加体育研讨会到访以色列,结识了许多友善的人。他们生活在四面楚歌的环境中却仍努力守护家园安全,这种处境令我深感同情。我钦佩他们的韧性与力量。
加沙冲突爆发初期,我看到以色列民众游行抗议政府、呼吁和平,因此我以为媒体报道的暴行或许情有可原——“这只是少数当权者的行为,不代表以色列国民,况且事情总有正反两面”。
但随后以色列方面持续以极端强度实施着难以想象的反人类暴行,局势彻底一边倒,且旷日持久。对于加沙地带过去及正在发生的一切,我已找不到任何开脱理由。相信任何正常人都无法认同。至少在我看来,如果以色列民众真心想要改变现状,他们早该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这场悲剧——这是作为人类最基本的责任与义务。然而他们并没有…最可悲的是,这个曾饱受苦难的民族,如今竟放任自己堕落至如此深渊。
作者: alluro2 | 发布于: 2025-06-28 12:24
19. notsydonia在”Facebook请求使用Meta AI处理你未分享的照片”中的新评论
这同时也暴露了Facebook使用的照片标记和分类系统的重大缺陷。举个例子:Meta把我运营的一个拥有15万粉丝的商业页面强制下线,理由是一张照片违反了他们的”严格反色情”等政策。而那张照片实际上是一颗行星——土星——我花了数周时间与(主要是)机器人客服进行极其痛苦的拉锯战才让他们撤销封禁。他们的理由是这颗行星呈现”肉色调”,他们的AI无法辨别那其实不是皮肤。这张图片来自NASA图库并明确标注了来源。
作者: notsydonia | 发布于: 2025-06-28 08:27
20. barrkel在《我删除了第二大脑》中的新评论
我理解作者删除的内容及其原因。
但我永远不会删除自己的笔记存档,因为其中包含的是不同类型的信息:那些不常操作事项的教程、多年间轮换进行的个人项目当前状态、车辆维护日志、所有重要账户的识别信息(账号、保险到期日等)。
在处理复杂事务时,我会在笔记中实时记录操作过程。这些日志大多只写不读,却能像书面版的”橡皮鸭调试法”那样发挥作用。其中约1%的内容在追溯十年前的操作方法时显得弥足珍贵。
我在工作中使用同款自研应用(但采用不同存储方案),主要用于绩效回顾时追溯工作记录。每次编辑都带有时间戳,另有工具将所有编辑按时间顺序排列。
对作者而言,这个系统原本是缓解自我提升焦虑的工具。但当未实现的抱负日益沉重时,系统本身反而成了焦虑源。在我看来,这算不上真正的”第二大脑”。
作者: barrkel | 发布于: 2025-06-28 07:00